一、四川干拌面的肉臊子做法?
用料:
八角 5个
酱油 和肉同克数
姜 1只
料酒 3小勺
肉馅 300g
食醋 和肉同克数
花椒粉 根据喜好放
盐 根据肉量适当
芝麻粒 适量
辣椒面 根据喜好放
四川干拌面的肉臊子的做法步骤:
1.把肉馅用盐腌制十五分钟
2.生姜切成碎末备用
3.油温烧到8成熟,添加5颗八角炒香,再捞出
4.把火调到中火下生姜碎末炒香
5.下肉馅,炒制变色断生,油温一定不要太高
6.添加酱油淹没过肉馅,添加适量的食醋
7.小火熬制10分钟左右添加芝麻花椒面和辣椒面
8.继续熬制10-15分钟左右关火
9.保存的器皿必须是没有水的,不然肉就容易坏掉,吃的时候也必须选择没有水的餐具挖出肉臊子。
二、三合一拌面臊子的做法?
1、50克瘦肉和2个小洋葱洗净切成丁。
2、锅内放油,油热后下瘦肉,炒干水后加小洋葱丁炒香,再加2勺甜面酱翻炒出锅,臊子肉就做好了。
3、将1粒蒜蓉切碎加50克水泡一下,再放入少许芝麻酱、花生酱、盐、糖,加1勺辣椒油、2勺陈醋、1勺麻油、1勺老抽搅拌均匀。
4、锅里放水烧开,加一点油和盐,然后下面条,面条煮好出锅放入凉水中过一下。
5、把面条放入调好的拌面酱中搅拌一下,上面放2勺臊子肉,撒上芝麻、葱花就可以吃了。
把土豆和茄子分别洗干净,切成容易入口的小块。
适量肉,切成小块。
锅中放油,先放入肉块,翻炒至变色,再放入葱姜蒜炒香,然后加入料酒去腥,再分别加入适量盐,生抽,老抽,蚝油调味,加入适量水炖至肉成熟。
最后再放入土豆茄子,炒至全部成熟即可出锅。
三、猪肉臊子面的做法
臊子面受欢迎不仅因为面条劲道,亮点应该是在面卤上,臊子配料丰富,味道鲜香。
用料:
手擀面300克、木耳(水发)5克、胡萝卜50克、青蒜20克、豆腐150克、五花肉200克、食盐3克、八角1个、料酒15毫升、生抽10毫升、老抽5毫升、陈醋20毫升、辣椒粉1克、白糖3克、胡椒粉少许、辣椒油5毫升、植物油适量。
做法:
1、将五花肉切小块,干木耳泡发,萝卜切小丁,青蒜切末,姜切末备用;
2、豆腐切成小方块用油煎至金黄备用;
3、炒锅烧热放入少许油,放入肉丁转小火煸炒其间加入姜末和大料炒好乎出香味;
4、煸炒至肉粒发干后烹入料酒,出香味后倒入生抽、老抽、醋、盐、辣椒面、白糖,翻炒均匀,再加入100毫升清水,小火炖煮15分钟左右;
5、锅中汤汁收干再加入胡萝卜、木耳和豆腐,翻炒一分钟,再倒入热350毫升水,加入友并悉盐调味,再煮10分钟,最后撒胡椒粉和青蒜关火;
6、锅中加入多量的水,水沸后加入面条煮5分钟左右,中间加入两次凉水,防止於锅;
7、捞出煮好的面条,舀一勺臊子卤,浇点辣椒油即可食用。
小贴士:
1、臊子卤材料多变,猪肉也可以换成羊肉。添加的菜也可以根据喜好换成芹菜、豇豆或腌制的酸菜等;
2、臊子卤咸鲜酸辣蔽或,醋和辣椒油的用量可以适量调整。
功效:猪肉做成菜肴可用于温热病后,热退津伤,口渴喜饮;肺燥咳嗽,干咳痰少,咽喉干痛;肠道枯燥,大便秘结;气血虚亏,羸瘦体弱。
四、臊子面的做法与配料
臊子面的做法与配料如下:
主料:面条160克、木耳菜20克。
辅料:味极鲜酱油6克、醋2克罩掘、蒜末2克、葱花2克、猪油3克、辣椒油5克、花椒油2克、芽菜肉臊子10克。
1、备好食材:面条、芽菜肉臊子、洗净的木耳菜、葱花、蒜末。
2、先来兑调料:面碗中放入味极鲜酱油、醋、蒜末、葱花、猪油、辣椒油、花椒油。
3、再做咐来煮面条,宽水煮面。
4、将煮开的面纯闷纯汤舀一汤勺在调料碗中,并用筷子搅拌均匀。
5、放入木耳菜,再次开锅即可捞出,将煮熟的面条盛入碗中,并把芽菜肉臊子放在面条上拌匀即可。
6、成品。
五、臊子干拌面的做法
陕西面食以它独特的味道闻名天下,获得了人们的青睐!其面条特点细长,厚薄均匀,臊子鲜香,红油浮面,汤味酸辣,筋韧爽口,老幼皆宜。臊子面在关中地区有其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婚丧、逢年过节、孩子满月、老人过寿、迎接亲朋等重要场合都离不开它。如下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臊子干拌面的做法,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原料:
五花肉:1斤
土豆:半个
香菇:3只
胡萝卜:半根
姜:一块
香菜:2根
八角:1个
桂皮:1小块
五香粉:适量
酱油、醋、盐、料酒
切面:适量
做法:
1、将五花肉切丁备用,土豆、胡萝卜、香菇切丁,姜切末。
2、炒臊子:热锅凉油,放入五花肉煸炒至部分肥油被逼出来,肉有点儿变紧的时候,放入姜末、八角、桂皮和一点儿五香粉,翻炒出香味儿。放入4勺料酒、2勺酱油、和半碗醋,放入平时做饭3倍的盐,然后盖上锅盖,小火焖10―15分钟。放入一勺辣椒粉,搅拌均匀后,出锅备用。
3、炒素臊子:锅中放入油,放入土豆丁、胡萝卜丁、香菇丁一起翻炒一会儿,然后放入半碗水,盖上锅盖,小火儿焖5分钟,至土豆成熟。大火收汁,盛出备用。
4、煮面
5、面放入碗中,放入素臊子,再肉链轿臊子,最后点缀香菜末,成了!吃吃吃!
素臊子制作:
1、平底锅内热油,将豆腐切25px见方小丁后煎至表面金黄后捞出备用;土豆,胡萝卜切丁,木耳切碎,韭菜切小段,葱姜切末;
2、锅内放少量底油,下入葱姜末爆香后下入土豆,胡萝卜和木耳煸炒;加入盐2―3g调味,炒至胡萝卜土豆变软后倒入制作好的.臊子,豆腐丁和清水200克左右翻炒均匀;
煮制约5分钟左右汤汁变少,下入韭菜翻炒均匀后浇在煮好的面上即可。
肉臊子制作 :
1、五花肉洗净切约37。5px左右见方的小丁;锅内放少量底油,小火加热,下入肉丁煸炒;
2、肉丁煸至发干,肥肉部分微微透明,沿锅边倒入料酒炒香后倒入醋继续煸炒;
3、下入姜片吵樱,大料,五香粉,辣椒面,酱油,盐,糖,清水(姜4―5片,大料2―3瓣,五香粉1小勺,辣盐5g,糖一小勺,料酒30ml,醋60ml,酱油15ml,清水150ml)烧开后转小火,炖至10分钟左右
4、肉熟后,均匀撒上辣椒粉,让油自然浸透辣椒粉(这样炒出来的臊子颜色很红)后,小火翻炒7―8分钟就可以出锅了。由于辣子在高温的油中焖过,所以岐山哨子肉吃起来并不辣。
5、火不可过急也不可过缓。大约三成熟加入一定量的姜沫,去腥,翻炒,后加入适量的碘盐。
臊子面的由来说法一
古时,周人由豳(bīn)(今陕西彬县、旬邑一带)迁至岐之周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县),在渭河边和北原上繁衍生息。后渭河有一恶龙为祸,大旱三年,民不聊生。周氏族人不忍离开经过数代开拓出的家园,奋起反击,大战七日才将恶龙杀死,饥饿的人们为庆祝胜利,将龙杀了和面集体食之,觉得鲜美无比。
于是在以后庆祝这次胜利时,便用猪代替龙和面集体食之。后来扩展至其他节日和祭祀。这臊子面也渐渐传开,而其做法也渐渐流传中得到了发展。
臊子面的由来说法二
来源于唐的“长寿面”。臊子面是在唐代长命面的基础上发展变化而来的。《猗觉寮杂记》上说:唐人生日多俱汤饼,是皇亲国戚庆祝寿辰的寿面,世所谓'长命面'者也。唐代诗人刘禹锡有诗云:余为座上客,举箸食汤饼。面条一类的食品,在唐代称作汤饼。刘诗中提及的汤饼,就是长命面。
它是唐朝时款待客人的佳点。相传,苏东坡在陕西为官时,特别喜食这种面条,并写下了对它的赞美诗句:剩欲去为汤饼客,却愁错写弄獐书。据史实,臊子肉出现在北宋时期,《梦粱录》上记载有专门加工出售臊子肉的店铺。但当时是否已经出现臊子面,还不得而知。到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笺》里记下了臊子肉面法,所以可以肯定地说臊子面至少在高濂写此书前,就升唤丛已经问世。
臊子面在陕西地区身价颇高。除沿袭唐代长命面的有关习俗,如在生日做寿时必食外,每遇婚丧喜事,或逢年过节,都要以它来款待客人。旧时,陕西农村还有这样的习俗:新媳妇过门的第二天,要在婆家举行一个隆重的擀面仪式,新媳妇当着客人的面上案擀面,以测试其技艺的高低。技术高超娴熟者,擀出的面厚薄均匀,切条细长,下到锅里不会断裂,这样的新媳妇,才能赢得大家的赞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