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苗寨
在西江 XiJiang
当你立于西江寨门前,一种声音仿佛自遥远的地方而来,谁能解释那熟悉而陌生的呼唤,隐隐闻得是一首动人的旋律,绕耳迂回,怎么也挥之不去。
微风轻拂,“天下第一苗寨”西江,填满视野。看那古色的吊角木楼磷节批次相拥而居,中有翠树绿荫,边有阡陌纵横,炊烟袅袅,鸡犬相闻,寨前的白水河曲折如练在晚霞的余晖下泛起彩色的波光。依山而立的西江苗寨是一幅让千万人观赏就有千万种感觉的画卷。这是哪一位能师巨匠的千古佳作?你是否能读懂她的妙语佳句?
吊脚楼
西江千户苗寨的房屋都傍山依地势而建,大多是木吊脚楼。凡是到过西江的人,无不被鳞次栉比的吊脚楼建筑群所震撼。这些吊脚楼主要散布在羊排和东引两座山头,层峦叠嶂,气势恢宏。
苗族吊脚楼起源于干栏式建筑。干栏式建筑是我国南方常见的少数民族建筑形式。南方由于气候湿热,虫蛇较多,因而干栏式建筑的产生主要是防潮、防兽以及适应地形。


一来苗族历史上不断迁徙,每迁徙到一个地方,平地都被外族居住了。为了避免和这些民族冲突,苗族人多居于深山老林。有的苗寨建于山顶、悬崖,居高临下,可退可守;二来苗族是一个农耕民族,对土地十分珍惜, 深知平地的可贵。每迁徙到新的地方,都将平地开量成为稻田,种植水稻,吊脚楼自然就修建在山坡上。
干栏建筑
西江的吊脚楼有平地吊脚楼和山地吊脚楼两种。平地吊脚楼建于平地,一般只有一块地基,落地柱居里,为一楼。吊脚柱居外,为二楼,四周转角回旋,设有干栏走廊、美人靠等设施;山地吊脚楼建于斜坡上,一般依山而建,有上下两个相连的地基,两块地基下方有鹅卵石堆砌而成的牢实保坎,斜坡吊脚,底层柱脚往内收缩,使重心向内,避免下层屋基的崩塌。
吊脚楼通常分为三层,第一层堆放生产工具、关养牲畜;第二层住人,中间是堂屋,两旁是厢房和卧室;第三层主要用来堆放粮食。
美人靠
美人靠上靠美人,不美也有七分俏。
苗族吊脚楼有许多特色的构建,例如“美人靠”、“牛角形连楹”、“ 龙形瓦脊”等。
美人靠苗语称“嘎席”,建筑学上也称为“吴王靠”或“美人靠”,是苗族吊脚楼的一大特色。
美人靠一般是在二楼正堂向外的地方安装一大长板作长凳,向外挑有排排弯曲斜木条,用于休息、观景或乘凉。美人靠上方敞开,不装木板,以便正堂屋采光充足,除了方便家人活动,还方便苗族姑娘们在此梳妆打扮、纺纱织布、织锦绣花、制作服饰,为自己准备嫁妆。

美人靠是苗族姑娘开放式的闺房。换句话说,美人靠是苗族服饰的“生产作坊”。苗族服饰如此丰富多彩,其中也有美人靠的一-份功劳,因此有人说:“吊脚楼,楼脚吊,吊脚楼上美人靠;美人靠上靠美人,不美也有七分俏。”
在西江,有的人家吊脚楼二楼木门上的木质连楹,做成牛角形。之所以是这样的造型,苗族人认为,水牛的威力最大,连老虎都斗不过它,有了水牛看门,就能保佑一家平安。
不管是建筑、服饰
还是歌舞
西江承载着悠久的
远古遗风
而我
就在这里等你
共同探索苗寨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