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果树旅游“蝶变”先行一步

#黄果树风景名胜区资讯2021年07月15日 10:29:57

    贵州实施的“5个100工程”中,根据各地旅游资源禀赋和特点打造100个旅游景区,正在形成贵州旅游集群。

    借助高铁、航线、高速公路等新的交通格局和新的旅游区域的形成,拥有不少优质旅游资源的贵州旅游业正在加快升级的进程。

    今秋举行的第八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强调,要打造贵州旅游发展升级版,发出贵州旅游好声音,凝聚贵州旅游正能量,真正让具有山水风光、民族风情、特色风物的“多彩贵州”风行天下。

    成名多年的黄果树风景名胜区,立志在新的旅游发展大潮中成为贵州龙头,正在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实施转型升级。

    老街拆迁亮美景

    9月25日午后,阴天逐渐放晴,秋日的阳光懒懒地撒在黄果树景区中一座一百多年的天主教堂上,六盘水的许先生小两口和另外一对朋友,驱车100多公里来这里拍婚纱照。两位新娘喜庆的纱裙,显得格外明艳动人。

    这座天主教堂,是黄果树半边街现在唯一留存的建筑。9月13日,黄果树半边街最后一户、第923户住户成功搬迁,这意味着自2006年底启动,历时近7年的半边街搬迁结束。

    这条在黄果树大瀑布顶端一侧的半边街,贯穿黄果树景区,曾令黄果树景观申遗夭折。

    1992年,黄果树景区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时,半边街密集的建筑破坏了原有地形地貌,人为痕迹和城市化现象严重。“如果恢复生态环境,提高生态质量,搬迁半边街,加大水土流失治理,还有很大希望。”在国家建设部将黄果树景区的申报材料撤回后这样批复。如今,颇费周折的搬迁工作结束,是黄果树景区重新启动世界自然遗产申报的起点。

    黄果树风景名胜区宣传部部长吴声洪指着拆得干干净净的街道介绍说,半边街将全面按规划恢复生态,对瀑布景区扩容,让游客观赏大瀑布的视角更加丰富。

    黄果树半边街搬迁是在全省属首次景区内大搬迁,加之其构成复杂,地理位置特殊,不同于城市拆迁,要考虑搬迁户的生产、生活、就业、安置、土地耕种、生活方式转变等一系列问题。

    为此,安顺出台了《黄果树风景名胜区“半边街”房屋搬迁补偿安置补充方案》,选择区位较好的黄果树新城迎宾大道边上的停车场对面作为拆迁安置区,并按照高规划、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将搬迁安置区打造成景区新的人文景点,

    同时确定了货币补偿、产权置换、划地自建三种方式供选择,以保障群众利益。

    景区数公里外,一座新城车水马龙。马荣燕一家是第一户从半边街搬到新城的,2011年,她在新城中段选了一栋2层楼的门面做餐饮。如今,30多岁的马荣燕经营的“食全食美”,是新城生意红火的餐馆之一。“在半边街时也做餐饮,现在房子好了干净卫生,生意是原来的2、3倍。”守着黄果树瀑布,做过摄影、摆过小摊的马荣燕如今过得很滋润。
 单一景点变泛旅游圈

    随着高速公路以及安顺航线的建成开通,为解决黄果树及安顺旅游的“快进快出”“一日游”问题,当地人在景点的外围做起了文章。

    9月25日下午,在占地812亩的黄果树旅游文化博览交易中心综合项目基地上,挖机隆隆作响,沙石运输车鱼贯而行,压路机徐徐开动,40米宽、双向8车道的园区大道已具雏形。

    这个总投资超过20亿元的中心,包括中国国际司法交流中心、生态茶业博览园、度假酒店、十字绣中心等项目,围绕“展、演、会、游”等主题,延伸黄果树景区,打造景城互动。

    2012年5月,负责黄果树大瀑布等景点经营管理的黄果树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权再次发生变动。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安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将贵州饭店国际会议中心有限公司持有的黄果树旅游集团公司49%股权划转给安顺市,安顺市重新独资掌控黄果树旅游集团公司。

    黄果树风景名胜区党工委书记杨开华认为,从股权划转1年多来看,对于黄果树景区管理的决策程序减少了,决策顺畅快速了,也激发起地方对黄果树景区建设的主观能动性,对黄果树景区的基础设施的投入已经超过2亿元,景区的硬件条件和服务、管理水平也产生大的变化。

    “特别是已经启动的黄果树—龙宫生态旅游度假综合体,作为全省21个重点示范景区之一,我们以此为契机,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逐步完善旅游服务配套功能,全面提升景区形象,积极探索景区与周边村寨发展利益共享新模式。”杨开华说。

    统计数据显示,黄果树景区2012年共接待880万人次,同比增长29.35%;旅游总收入65亿元,同比增长58.49%。特别是在商务旅行锐减,旅游结构发生变化的2013年,1至8月旅游接待人次72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0亿元,同比增长都在30%左右。

    拥有全国一流的旅游资源,但却长期停留在观光游,为突破这一困局,安顺市旅游局局长顾新蔚介绍,安顺市再次明确旅游立市,将黄果树景区定位为世界知名、国内一流旅游目的地和休闲度假胜地,要成为贵州旅游的龙头和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创新区。

    按此目标,安顺目前分三个阶段42个项目实施黄果树景区的提档升级,即将开始的半边街覆土,其一草一木一块地砖都将从整个景区提档升级考虑,而不是简单的覆土。安顺旨在通过升级打造黄果树景区,带动周边的天星桥、龙宫、屯堡、格凸河攀岩景区等在内泛黄果树旅游圈,以形成众星拱月,月照群星的大旅游格局,甚至整个安顺城区也作为旅游目的地来综合配套吃住行,以实现景城互动。

    老景区玩出新“花样”

    黄果树瀑布,贵州第一胜景,亚洲最大的瀑布。早在三百多年前,著名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描述黄果树瀑布:捣珠崩玉,飞沫反涌,如烟雾腾空,势甚雄厉,所谓“珠帘钩不卷,匹练挂遥峰。”俱不足以拟其壮也。

    黄果树风景区,1982年经国务院审批列为全国第一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2007年被评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但长期以来,游客来黄果树多是一日游,景区留不住人。过境游和门票经济曾经是黄果树旅游之殇。

    “黄果树有世界一流的资源,却未成为世界一流的景区。”黄果树旅游集团公司董事长吴晏明分析,旅游业在历经了人造景观、自然景观阶段,再到旅游文化深度融合,旅游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游客跟着导游小旗帜走马观花的时代已然过去;在贵州这一道旅游大餐上,必须有那么一两道“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大菜,黄果树要成为这道大菜,也必须要提质升级。而且,黄果树成名多年,也存在品牌老化的危险,黄果树提档升级是景区发展的迫切需求。

    除了抓基础设施等硬件升级,管理等软件升级,进行精品景区建设外,吴晏明正在着力运用电商平台占领新媒体营销渠道,打造全新的营销格局。

    从去年开始筹备数据后台,黄果树在贵州省旅游业中利用电商平台全面营销先行一步,不仅通过了刷二维码和身份证进入景区的小范围测试,并且在今秋举行的黄果树瀑布节上也小试牛刀。

    “自游青春路2013中国贵州·安顺黄果树瀑布节”整合微信、电商新媒体平台,实现消费者渠道的无缝对接。9月21日开幕当天,来自全国各地近2000人通过微信向瀑布节发来语音祝福;每天派出的数百张景区优惠门票通过黄果树官网、淘宝天猫、携程网等电商平台,30秒就被秒杀一空;黄果树第一部微电影《寻美》也面世。

    就在2013年黄果树瀑布节启动的黄果树屯堡酒店,去年5月以前,还是一处无人问津的烂尾楼。仅今年7月,该酒店月收入突破300万元,刷新黄果树旅游集团有限公司酒店经营以来月收入及利润率最高记录,今年1至7月,其经营收入已突破千万元大关。

    9月25日,记者来到黄果树屯堡酒店,恰逢店庆一周年,酒店推出了住宿、餐饮各式优惠服务。台湾游客陈家明夫妇和同来的两家友人,还不太适应贵州凉爽的气候,纷纷穿上了外套。“来旅游之前就做了功课,专门错过黄果树旅游高峰再来,一来是看景,二来是感受一下这里面别样生活。去看看电影《致青春》中的布依寨子和小院,慢慢感受一下。”

    旅游淡季并不淡。记者途经的黄果树景区的几大停车场,除少了旅游团队的大型客车外,更多的是挂着川、云、渝、沪、湘等全国各地的车牌。据当地人介绍,这样的旅游人群,是走在哪看到哪住在哪,相比旅行团停留在景区的时间更长。

    在杨开华看来,无论黄果树景区基础设施、环境秩序、管理水平、营销等方面的升级,还是从单一的瀑布景点到泛黄果树旅游圈的拓展,都是旨在锻造和提升黄果树的旅游内涵,最终目标就是要把黄果树从观光游转型升级为休闲度假游。
政府单干变多方共赢

    在这个转型中,黄果树工委、黄果树管委会使出浑身解数,找不同方法。黄果树风景名胜区拥有以黄果树大瀑布为主的十八个瀑布群、拥有中国第一个布依族民族保护村、拥有中国蜡染第一寨等自然奇观和人文景点,“如何让游客慢下来,住下来?”

    在离黄果树瀑布不远的地方,因建在大小不一的扁石板上而得名的滑石哨村,是中国第一个布依族民族保护村。村寨翠林环绕,寨内有十多株伞状的千年大榕树,寨子周围,瀑布成群,石林满山。滑石哨因清幽的自然环境和传统的民族风情,成为《良家妇女》、《芦笙恋情》,以及今年的热门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等影视片的外景地。

    在一进寨门的村民吴庭兴家,其二层楼的布依风格的外形没变,墙头依然挂着一串串火红的干辣椒和一溜溜黄灿灿的干玉米,但一走进去,屋内已是按现代三星级宾馆打造成了干净雅致的大堂和客房,厨房是现代整体橱柜。

    “现在我这里叫黄果树滑石哨民俗客栈,房屋、院子、厨房、厕所改造装修花了80万,是黄果树酒店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的,我跟公司签定了12年的合同,租给公司做民俗客栈,每年收取2000元租金,然后在旅游公司打工,每个月1200元的工资。”吴庭兴觉得这样很不错,既大大改善了居住条件,又能在家门口挣钱。

    和吴庭兴家一样,在滑石哨有8户人家正从农民逐渐转型成旅游从业者。滑石哨村寨的改造工程于去年10月开始动工,政府投入3000万元修建完善道路、电缆、排水、广场、公厕、路灯等基础设施后,黄果树酒店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介入开发旅游,首期投资600万元把8户人家打造成41间客房民俗客栈,10家餐馆,从7月20日对外营业至今,已接待国内外深度体验游客1千多人。

    这种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村民参与的旅游发展模式,被旅游业内人士称为“滑石哨”模式。

    目前,在黄果树景区已投资9000余万元,把滑石哨、洒把村、石新村、石头寨村等打造成具备旅游接待能力的“黄果树和谐家园示范工程”。政府、企业、群众几个利益主体捆绑在一起,大大提高群众参与景区建设与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建设美丽乡村,丰富黄果树景区旅游产品内涵,推动黄果树旅游业转型升级,近3000村民转型从事旅游业。

    正处升级关键期的黄果树旅游,通过系列动作,环环相扣,有条不紊,志在让旅游发展走上“蝶变”之路。(苏丹 黄蔚 谢强)

    记者手记

    老景区发力舞活旅游龙头

    国务院〔2012〕2号文件明确了把贵州加快建成“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的战略定位,依据于此,省委、省政府作出正确的战略决策。今年8月举行的第八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根据这些精神确定了贵州省旅游业既定目标:力争到2015年基本建成旅游大省,到2020年全面建成旅游强省。

    黄果树大瀑布,作为贵州第一胜景,经过多年的发展,游客也从满足于走马观花的观光游到追求更深层次的差异体验和精神满足。这是给黄果树旅游和贵州省旅游业提出的新要求。

    无论是放眼贵州还是全国,旅游景点仅仅靠景色的一招鲜显然已经落伍并显局促,要在竞争更白热化的滩头立足,黄果树正在整合多种资源让营销多样化,并借助电商平台发力互联网。

    转型升级是今天的一个高频词,怎么转?如何升?黄果树人谋而动,推进旅游基础建设,做足旅游配套,提升景区承载量;进行环境改造,整治旅游秩序,提升景区形象;理顺体制机制,明确工作职责,形成合力共管;高标准编制规划,抓好统筹完善,提高规划档次;打造旅游产品,实现产品多样化,做大旅游经济。

    黄果树逐一破解旅游交通、配套等瓶颈,转变旅游发展方式,由传统单一的“观光旅游”,变为观光、度假、休闲、养生、文化多种项目相结合,提升旅游文化内涵。黄果树大瀑布这一老景区的华丽转身和安顺旅游产业集群化,必将促进安顺旅游的美丽“蝶变”乃至贵州旅游产业升级。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资讯

公司 个人 团队

享游享玩官方微信

旅游或者合作都可撩

  • 业务经理-企业微信

享游享玩官网电话

官方客服电话放心拨号

18690725567
~拨打了才能解决您的问题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