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度假、爸妈订制出行、一站订团,精品酒店、网红民宿预订,旅游用车、景点门票就来享游享玩。

18690725567

河池红色历史景点(河池红色地标)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1日
1. 河池红色地标

河池市的第一高楼是龙江帝景,总高123。

汉军龙江帝景内部设计完整,汉军R26;三期龙堂项目位于城东新区核心地段的桥头堡位置(龙江四桥头,铜鼓广场对面),总投资约5亿元人民币,是一座占地约36亩的都市生活大城,总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具有打造城市高端住宅的先天条件和优势,将打造成为集住宅、商业中心、五星级酒店于一体的大型都市综合体。首启河池市超32层高层江湾名邸,高度均超过115米的地标性建筑群,其中综合楼楼高123米,将打造成为河池市星级酒店,极具震撼力。

2. 河池红色基地

广西红色英雄人物有钟毅、石达开、陈济恒等。

1、钟毅身边只剩下一个卫士排,他宁死不屈率领卫士与日军厮杀了两个时辰,弹尽粮绝之时钟毅右胸中弹负重伤,血染前襟,在生命垂危之际他将作战资料、信件、日记本及印章等物包裹好,埋在附近芦苇丛中然后仰天长啸,高喊中华民族奋起呀,抗日必胜,尽忠殉国时年39岁。

2、陈济恒广西人,辛亥革命时曾随广西混成协离桂北伐,支援武昌起义军,辛亥革命后在陆荣廷部充任下级军官,先后任排、连、营长,参加护国战争和护法战争,抗日战争时任桂林城防司令部参谋长,在桂林战役中以手枪自杀壮烈殉国,追认为陆军中将,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3、石达开小名亚达,绰号石敢当,广西贵县今贵港客家人,民族英雄,太平天国名将近代中国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武学名家,石达开属太平天国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十六岁受访出山、十九岁统帅千军万马、二十岁封王拜相、三十二岁英勇就义于成都,一生轰轰烈烈体恤百姓民生,生平事迹为后世所传颂。

3. 河池红色地标建筑

“河池市地高”是指现在的“河池高中”,也可以简称为“河高”,“地高”是没有撤地改市之前“河池地区高中”(“河池高中”的前身)的简称。而“地高”也是较为普遍的称谓。“河高”一般只有校方会使用。

2020年,河池高中普通生录取线为金城江区考生总分二619.5分、其他县(区)考生总分二623.25分(A+);

河池高中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1905年5月创办至今已有113年的历史。一百多年来,学校经过了十次易名,三次迁址,最后一次是1981年2月,经河池地委和行署批准搬到——河池市教育路105号。

河池高中现有在校学生近5000人,校园占地面积235亩。学校教学设施一流,教研大楼雄伟,体育馆和科教大楼气势超然,新落成的现代化教学综合楼,宏伟壮观,可以同时安排80多个班级在里面上课,是河池市目前规模最大,教室最宽,容纳学生最多,外观最美的教学大楼;

学校环境幽雅,绿树成阴,运动场地开阔,新铺就的塑胶跑道,让人跑起来舒坦惬意,校园文化广场集音乐喷泉和文化长廊等景观结为一体。2006年春季新落成的17、18两栋公寓,标志着学校住宿条件实现公寓化。

河池高中骨干教师荟萃,优秀人才云集,现有教师166人,其中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66人,硕士学历8人,到英国、加拿大留学和到美国、欧洲考察学习归来的有4人,在读研究生78人,国家A类和B类人才12人,是目前河池市中学高级教师人数最多、师资实力最强的重点高中。

4. 河池有哪些红色教育基地

广西东兰县旅游景点有红水河第一湾、壮乡将军纪念馆、红色革命根据地等,东兰县位于广西中西部,属于河池市下辖县,是红色革命发源地之一。

5. 河池红色地标是什么

宜州区积极配合项目业主完成河池市宜州新区金山大道工程多功能智慧灯杆建设,项目道路建设长度为2750米,路面宽度70米,项目总投资5.23亿元,主要施工内容包括:道路工程、桥涵工程、排水工程、交通工程、给水工程、绿化工程、照明及综合杆工程、燃气工程和综合电缆沟工程等,其中照明及综合杆工程现阶段已完成1050米的照明灯杆基础、管线的预埋施工,累计完成投资350万元。

项目建成后,智慧照明交通将与沿线的园博园形成交相呼应,成为宜州新区的新地标。

6. 河池的红色文化

1.刘三姐故里旅游区

2.丹炉山

3.百鸟岩

4.壮乡将军纪念园

5.密洛陀文化公园

6.成龙湖公园

7.东兰红色旅游区

8.巴马长寿村

9.红水河百里画廊景区

10.凤山世界地质公园

7. 河池红色旅游

不屈的战士

1932年9月,在右江革命根据地巴暮地区(今河池市天峨县境内)甘孟山阵地,16名英勇的红军战士分别抱住敌人,跳下悬崖,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赞歌。

1930年11月红七军主力北上后,奉命留在右江根据地坚持武装斗争的只有以韦拔群为师长、陈洪涛为政委的新组建的红二十一师。反动军阀和右江地区的豪绅民团趁机纠集起来,占据右江沿岸各县城,连续3次对右江根据地进行疯狂“围剿”。他们见人就杀,见财物就抢,见房屋就烧。

驻守在巴暮地区的红军是一个独立营,是一支新生的革命队伍,组建于1931年12月,人数约300人。敌人调集5000多人的兵力,企图一举消灭巴暮红军。他们疯狂叫嚣:“茅草要过火,人头要过刀。”

巴暮地区山峰耸然兀立,怪石嶙峋,地势险峻。面对人数比自己多十几倍的敌人,红军一部分突出重围,其余80人退到主峰阵地甘孟山。

甘孟山高耸入云,三面险坡,一面悬崖。1932年9月27日,惨烈的甘孟山战斗打响了。

这场战斗的红军指挥员是团政委兼巴暮独立营营长蓝志仁。战斗一开始,敌人就调来重炮,对阵地进行疯狂轰击。顿时,甘孟山上硝烟弥漫,弹片横飞。在敌人肆虐的炮火下,红军伤亡很大,战士们有的被炸飞胳膊,有的被炸断腿,鲜血染红了他们破碎的衣服,也染红了他们身边的岩石。红军战士们沉着应战,利用有利地形,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战斗打到第二天,红军的子弹打完了,战士们就用石头和木棒跟敌人厮杀、搏斗。

这场惨烈的战斗整整打了三天三夜。敌人又准备进攻了,蓝志仁一个一个地清点人数,只剩下16个还活着的伤员,他们中间有从地主家逃跑出来的长工、有从地牢里被红军解放出来的奴隶。英勇的红军中,还有一名叫蓝彩娥的女战士,只有16岁,参加红军前是地主的丫环,当牛做马,受尽欺凌。此刻,这位花季女子没等看到革命胜利的曙光,却要面临一场生死考验。

子弹打光了,石头砸完了,木棒打折了。这天晚上,甘孟山阵地笼罩在一片沉沉的黑暗之中。山下的敌人虽然知道红军已经弹尽粮绝,但是由于天黑,他们也不敢贸然进攻。经过一天激战的阵地,此刻枪炮声、喊杀声、搏斗声骤然沉落,阵地上弥漫着令人窒息的气息,令人心颤。

敌人押来蓝志仁等红军的父母、妻子和兄弟姐妹,强迫他们朝山上喊话,要战士们投降。凡是拒绝的,敌人就用枪托殴打他们,用刺刀逼迫他们。

敌人的卑劣行径激起战士们满腔怒火,蓝志仁把剩下的16位红军战士召集到一起。

“同志们,情况大家都明白了,现在我们什么武器都没有了,这里也没什么路可以冲出去,我们要么投降,要么跟敌人同归于尽。两条路,大家选吧。”他语调沉重地对战友们说,这时,他已经抱定必死之志。

蓝志仁接着说:“我打算和敌人同归于尽。我们原来算是什么,只是贫苦的奴隶,共产党来了,我们才活得像个人样,我们要对得起共产党。”

战士们一个一个地走到他的身边,大家紧紧抱在一起。

天刚蒙蒙亮,敌人又开始进攻了,漫山遍野,像蚂蚁一样蜂拥而上。他们得意地嗥叫着:“弟兄们,抓住‘赤匪’,抓住男的领一百大洋,抓个女的作婆娘。”

16名勇士从阵地上站了起来,他们扶正军帽,扯平衣服,平静地等待最后的时刻。敌人逼近了,把他们团团围住,狰狞地笑着。乘敌人不备,蓝志仁一个箭步冲上去,抱住一个大个头匪兵,纵身跳下悬崖。又一个战士冲上去了,又一个战士扑上去了,蓝彩娥也扑上去了……

敌人撤退了,当地群众偷偷来到山脚,收拾烈士的尸骨,他们看到:一名被炸断左腿的红军战士,跟一个敌人抱在一起,手死死地掐住敌人的脖子;一名肠子流出来的红军战士,双手紧紧揪住敌人的头发;16岁的蓝彩娥也静静地躺在那里,脸上满是血污……壮士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气吞山河的不屈战魂,树起一座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视死如归的不朽丰碑!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来自: https://www.5255.net/xianlu/271733.html
相关推荐 Related
推荐景点 Recommend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TEL: 18690725567

微信扫码前往美团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