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度假、爸妈订制出行、一站订团,精品酒店、网红民宿预订,旅游用车、景点门票就来享游享玩。

18690725567

六尺巷对面是什么景点(六尺巷附近著名景点)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1. 六尺巷附近著名景点

1、位置:河北省鸡泽县

2、来历:相传,清朝时,鸡泽县东柳村齐祖望,身居高官,秉公办事,从不私情。一次,家里来人给他捎来一封信,信中说,家里要盖房地方狭小,想往巷子里侵一墙。巷子本来就不宽,因此邻居坚决不依,弄得无法施工,要求他说句话,撑撑腰。

他觉得家里做法不妥,便让来人带回一封信,信中写道:“千里捎书为一墙,退后一墙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里人看了他的信茅塞顿开,就向后退了一墙。邻居见他家有权有势还让出一墙,自己在盖房时也主动往后退了一墙。这样本来四尺来宽的巷子变成了六尺。至今齐祖望的故居遗址比别人家的房子往里一墙,一尺有余。从清朝、民国到现在,齐祖望故居门洞的门楼已维修三次,门楼上的椽子记录着具体维修时间。齐祖望的高尚品德,被人们传为美谈。巷子里的人和睦相处,并给六尺巷起名为“仁义巷”

3、扩展:在我国,关于邻里之间和陸相处的故事很多,“六尺巷”的故事就有众多版本。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安徽桐城有一条百米长的六尺巷,这个看似寻常的窄巷却有着不同寻常的来历。据《桐城县志略》:清康熙文华殿大学士张英的家人与邻居吴氏发生土地纠纷。涉及有权大户人家的纠纷,地方官也不好处理,所以双方的争执一起没有结果。于是,张英的家人便给张宰相写信,要他出面解决问题。张宰相接信后,寄回一首诗:“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最终,“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吴氏闻之感其义,亦退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名焉”,矛盾纠纷和谐解决。

“六尺巷”在中国很多,有媒体称湖南亦有,说古代长沙城北的一条小街上,住着两个做官的大户,一个是当朝宰相刘阁老,一个是吏部侍郎李大人。李家子女多,想大兴土木扩大府第,把院墙砌到了刘府的大门口,刘家人于是向宰相刘阁老告状。刘阁老当即回书一封。后来发生的故事与上述雷同。

其实,我国古代很多名人都是都曾是“六尺巷”的“巷主”。如清代的纪晓岚、郑板桥、曾国藩等。明朝的时候,有个状元叫舒芬。他做官时,家里的人同样与邻居争地皮,也找舒芬出面干预,舒芬也回了同样一首诗。舒芬留下的巷子,名叫“让墙巷”。我们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忍,是从古至今一直在提倡的美德,“六尺巷”的故事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2. 六尺巷附近著名景点有哪些

按照流传比较广的,应该是“六尺巷”。

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的西南一隅,全长100米、宽2米,建成于清朝康熙年间,巷道两端立石牌坊,牌坊上刻着“礼让”二字。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这首“让墙诗”就出自六尺巷的一段历史典故。史料记载:张文端公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书于后寄归。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名焉。

2006年11月21日,时任国务委员唐家璇在参观六尺巷后,题辞:“桐城六尺巷,和谐名城扬”。

2007年4月,“桐城文庙-六尺巷”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3. 六尺巷附近著名景点介绍

1、桐城活海欢乐水世界 4A景区

2、桐城嬉子湖生态景区 4A景区国家湿地公园

3、活海欢乐水世界

4、桐城文庙 文物保护单位

5、投子寺

6、桐城市披雪瀑景区 2A景区

7、龙眠山

8、三道岩

9、孔城老街 4A景区

10、桐城黄梅酒业文博园

4. 六尺巷景点介绍

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全长100米、宽2米、建成于清朝康熙年间,巷道旁有石碑坊,上面刻着礼让二字。六尺巷不止是一个景点,还是一个文化的新载体,蕴含了谦和礼让的精神,所谓的宽不是宽在六尺上,而是宽在和谐礼让精神上。

5. 六尺巷有什么好玩的

据《桐城县志》记载,清代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地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家人飞书京城,让张英打招呼“摆平”吴家。

而张英回馈给老家人的是一首打油诗“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见书,主动在争执线上退让了三尺,下垒建墙,而邻居吴氏也深受感动,退地三尺,建宅置院,于是两家的院墙之间有一条宽六尺的巷子。六尺巷由此而来。

6. 六尺巷位置

谦让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做人的境界,被人们一直传承至今,经久不衰。古代有许多典故都跟谦让有关,比如孔融让梨,六尺巷的故事。那么你知道六尺巷是怎么来的?六尺巷出自什么典故?六尺巷源于张家和邻里之间的土地纠纷。

“六尺巷”指的是一条巷子,史料上有真实的记载,所以不是人们胡编乱造的故事。据说在康熙年间,礼部尚书张英他的老家桐城,他家的宅子跟对面姓吴的邻居家的宅子只隔了一条小巷子,而领居家想要将这条巷子占为己有,张家这边不同意,所以两家人发生了很大的争执。官府也没办法,张英就给自己的家人写了一封书信,上面写着: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人看了之后让出了三尺的地界,吴家看到张家如此礼让,也让出了三尺,就变成了一条六尺的巷子,这就是“六尺巷”的来历。

因为当时张英的家人希望他利用自己的职位便利,给当地的官府施压,当时张英看到后给家里人回了这样一封信。最终导致这条巷子没有被吴家人霸占,反而因为双方的礼让,变成了六尺巷。张英不仅没有因为自己的职位便利,胁迫吴家人就范;而吴家人也因为张家的谦让,做出了必要的礼让,所以这就是“六尺巷的来历”。

虽然是一个很小的故事,但告诉我们的确实大的道理,让我们学会做人应该礼让,不要因为一些小的事情,影响了自己跟他人的感情,同时也显示出官府对民众的态度,面对利益时的立场,所以,“六尺巷”的故事告诉了我们很多的道理,这就是“六尺巷”的来历。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来自: https://www.5255.net/gonglue/281091.html
相关推荐 Related
推荐景点 Recommend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TEL: 18690725567

微信扫码前往美团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