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简介:
洪泽湖是中国第四大淡水湖,中国十大生态休闲基地,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江苏省最大的淡水湿地自然保护区,在全国内陆淡水湿地中排第11位,华东地区第2位。景区是泗洪县充分利用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优势打造的集生态休闲、观光游览、科普教育等为一体的旅游景区。区内湖水浩淼,原野广袤,荷苑飘香,曲桥蜿蜒,芦荡深深,百鸟齐鸣,旅游资源独特,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是江苏省自驾游和摄影的基地。
泗洪洪泽湖湿地景区位于宿迁市泗洪县城头乡,面积5.2平方公里,分为五大游览区,分别是以芦苇迷宫为代表的湿地文化体验区、以洪泽湖鱼族馆为代表的湿地科普互动区、以千荷园为代表的湿地植物展示区、以深呼吸通道为代表的湿地生态养生区以及以洪泽湖湿地培训中心为代表的湿地度假休闲区。园内景点包括荷花大观园、芦苇迷宫、水车驿站、渔人码头、鹿园、水杉森林、爱情公园、玫瑰园、桃园、金沙泉、鱼跳谷、露营基地、渔趣园、洪泽湖鱼族馆、竹之翼音乐广场、石磨林、千荷园、深呼吸通道、洪泽湖湿地博物馆、梅园、牡丹园、芍药园、白鹭湖、天鹅湖、水生植物园、孔雀园等。公园主要保护对象为:内陆淡水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重点保护鸟类和其他野生动植物、鱼类产卵场、下草湾标准地层剖面。保护区拥有鸟类194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大鸨、东方白鹳、黑鹳、丹顶鹤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26种,近来还发现世界濒危鸟类震旦鸦雀。
2. 洪泽湖旅游景点攻略天气预报洪泽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也是江苏省第二大淡水湖,位于淮河下游、江苏省淮安市西北部。随着工农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洪泽湖水质受损,浑浊产生的原因是:阴雨天气导致池湖水中藻类及微生物大量死亡,雨水流入池湖时带入大量泥浆,加上大量外源性水进入湖水,各种鱼蟹产生应激反应,活动加剧,导致湖水浑浊。
3. 洪泽湖生态旅游景区旅游资源
一、万顷碧波。洪泽湖湖面辽阔。湖内既有鱼鳖虾蟹,又有鸡鸭鹅鸟,还有多种水生植物。南来北往的运输船队,川流不息,左右穿梭的渔船,极有观赏价值。
二、百里长堤。洪泽湖东北——西南向为拦拱人工石坝,其余为天然湖岸防洪堤岸,有1800年历史,建筑宏伟。
三、港坞帆墙。洪泽湖汛期水深、风疾、浪大,直接威胁着过往湖中渔船民的安危。湖东岸原有蒋坝、高良涧两座避风港。随着水运的发展,1966年加固洪泽湖大堤时,增建九龙湾、夏家桥、周桥三座避风港,1994年又在洪泽湖心建一座避风港,另加三座船闸,共有9处可供渔民避风之用。这些避风港,四周皆用石工砌成,安全系数较大。
四、奠淮犀牛。清康熙四十年,由河督张鹏翮、采库司张弼安安排铸造,作为镇水之物,安放在洪泽湖大堤险要地段。牛身略小于真牛,腹部有铸词,距今有300余年。原有9具,尚存5具,分别存放在三河闸、高良涧高堰等地的湖堤上。
五、泄洪大闸。位于洪泽湖东岸的三河闸、二河闸、高良涧进水闸,均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造的,闸身建筑雄伟壮观。
六、老君遗踪。位于洪泽湖南岸,淮河入湖处的老子山,古称丹山,相传老子曾在此炼丹,故而得名。山上现有炼丹台、青牛蹄迹和凤凰墩等名胜古迹。
七、龟山晚眺。龟山,位于老子山南侧,山形如龟,为历代用兵之地,古称龟山镇。为秦汉以来历史名镇,留有夏禹治水之遗迹。清末仍有寺庙12座,和建筑宏伟的洪泽都司署。清代为清河县南陲重镇。它扼立于淮河入湖口处,是淮运分流的天然鱼嘴。山上有很多古迹,如安淮寺、水母井、古银杏树、淮渎碑、名人石刻等。
八、明陵石刻。明祖陵,位于洪泽湖南岸,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高祖朱百六、曾祖朱四九、祖父朱初一三代陵墓,始建于洪武十八年,用了28年时间才完成。清康熙十九年大水沉没。1966年,洪泽湖水位枯竭,祖陵的正殿、神路相继露出,石刻雕群经维修后,恢复原貌。
九、临淮观日。临淮头,为洪泽湖西岸之半岛,三面临水,古时为临淮郡志,三国时,东吴大夫鲁肃出生于此。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为洪泽湖管理局、洪泽区人民政府所在地。后成为水产养殖基地。适宜观看日出。
十、墓园春晓。位于洪泽湖西岸的半城镇,设有雪枫墓园,园内安葬着新四军四师师长兼淮北军区司令员彭雪枫将军遗体。墓园大门两侧为时任苏皖边区人民政府主席李一氓题写的对联,墓东侧建一座由邓子恢题写的淮北苏皖解放区抗日阵亡烈士纪念塔,环塔有石碑13块,铭刻着抗日烈士英名4079人。园内还有纪念馆,陈列着烈士遗物和革命文物。已成为教育后代的革命基地。[21]
4. 洪泽湖百度百科一、合肥,简称庐,古称庐州、庐阳,是安徽省省会、合肥都市圈中心城市,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双节点城市 ,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皖江城市带核心城市,是国务院批准确定的中国东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合肥地处中国东部地区、长江下游、巢湖之滨、濒江近海。全市下辖4个区、4个县、1个县级市,总面积11408.48平方公里。2015年,建成区面积40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79万,城镇人口548.4万人,城镇化率70.4%。
合肥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秦建制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曾为扬州、合州、南豫州、庐州、德胜军、淮南西路等治所,有“江南唇齿,淮右襟喉”、“江南之首,中原之喉”之称,历为江淮地区行政军事首府。
合肥是国家重要的科教中心,是全国首座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世界科技城市联盟会员城市、中日韩围棋三国赛的永久举办地。截至2015年,合肥有高等院校59所,国家实验室3所,国家重大科学装置4座,是仅次于北京的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布局重点城市。
二、芜湖,简称为“芜”,别称江城,安徽省地级市、双核城市。地处长三角西南部,是华东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截至2015年,芜湖市下辖4个市辖区、4个县,4个国家级开发区,总面积6026平方公里,全市常住人口365.4万人。
芜湖素有“江东名邑”、“吴楚名区”之美誉。是长江水运第五大港、安徽省最大的货运、外贸、集装箱中转港,国家一类口岸,年通过能力5000万吨。
芜湖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明代中后期是著名的浆染业中心,近代为“江南四大米市”之首。
因“长江巨埠、皖之中坚”名誉华夏,有“云开看树色,江静听潮声”之美誉。 芜湖是华东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安徽创客之城。截至2015年末,拥有普通高等院校10所,在校大学生16.29万人。
三、蚌埠,简称蚌,别称珠城。是安徽省下辖市,安徽省第一个设市的地级市下设蚌山区、禹会区、淮上区、龙子湖区四个市辖区,管辖怀远县、固镇县、五河县三个县。民国时期曾是安徽军政府驻地和凤阳县政府驻地。
蚌埠,总面积5952平方公里,总人口367.81万,境内山水相连,四季分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史载蚌埠“古乃采珠之地”,故素有“珍珠城”的美誉。
蚌埠地处安徽省东北部、淮河中游,京沪铁路、淮南铁路的交汇点,同时也是京沪高铁、京福高铁、哈沪高铁、京台高铁的交汇点 。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长三角城市群成员城市,宿淮蚌都市圈城市,有皖北中心城市、淮畔明珠之称。
四、淮南,位于安徽省中北部,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淮河之滨,素有“中州咽喉,江南屏障”、“五彩淮南”之称,是沿淮城市群的重要节点,合肥经济圈成员之一。
淮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西汉时刘邦封英布为淮南王,首置淮南国,后刘安在八公山招贤纳士,著书立说,编纂了千古名篇,被称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的《淮南子》,发明了华夏美食豆腐。
淮南市总面积5571平方公里,辖6个区、1个县。截至2014年底,总人口为380万人,城市人口161.3万人。淮南市安徽省重要的科研教育中心,截至2015年末,拥有普通高等院校6所,在校大学生7.24万人。
淮南是中国能源之都、华东工业粮仓、安徽省重要的工业城市、国务院1984年13个较大城市之一,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百个宜居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首批试点智慧城市、中国最佳投资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等荣誉。
五、马鞍山,简称“马”,中国安徽省地级市,安徽东部,苏皖交汇地区,1956年10月12日设立,现辖3区3县,总面积4049平方公里。2015年全市户籍人口227.7万人,常住人口222.9万人。
马鞍山横跨长江、接壤南京,曾为六朝畿辅、十代京畿,自古就有金陵屏障、建康锁钥之称。早在六朝时期,许多名公巨卿、贤达雅士就流连驻足马鞍山,留下众多古迹和文化遗存。
马鞍山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长三角城市群成员城市、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门户城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试点城市、全国科技兴市试点城市、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首批国家信息消费示范城市等殊荣。
马鞍山是中国十大钢铁基地之一,马钢所在地,马鞍山港是长江十大港口之一,皖江第一港口,是中国重要的钢铁流通基地,马鞍山郑蒲港继上海、南京两个深水港后,长江最后一个万吨级深水岸线码头。
六、淮北,简称“淮”,古称相城。安徽省地级市,位于安徽省北部,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之交,北接萧县,南临蒙城,东与宿州毗邻,西连涡阳县和河南永城市。南北长150千米,东西宽50千米,总面积2802平方千米。
淮北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四千多年前,商汤十一世祖相土建城于相山南麓,发文明之滥觞,此后历代王朝在此设郡置县。有蹇叔、桓谭、嵇康、刘伶等先贤圣哲。风景名胜有相山公园、龙脊山、南湖湿地公园、华家湖、石板街、临涣古镇、隋唐运河古镇、大坊寺等,纪念地有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双堆集战场旧址等,被誉为皖北江南。
淮北是运河故里、能源之都、中国酒乡。口子窖名酒出产于此,口感“香气馥郁,窖香优雅”,是中国兼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被评为中国白酒工业十大影响力品牌。
淮北是“长三角城市群”、“宿淮蚌都市圈”、“宿淮城市组群”成员城市,全国卫生先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智慧城市、全国创业先进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七、铜陵市,别名定陵、义安,安徽省辖市, 位于安徽省中南部、长江下游,北接合肥,南连池州,东邻芜湖,西临安庆,是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和皖中南中心城市。2016年6月,国务院批复,国家发改委网站全文发布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铜陵入选并纳入其中。
铜陵历史悠久。因铜得名、以铜而兴,素有“中国古铜都,当代铜基地”之称。采冶铜的历史始于商周,盛于汉唐,延绵3500余年。新中国第一炉铜水、第一块铜锭出自铜陵。第一个铜工业基地建于铜陵,第一支铜业股票发自铜陵。铜文化已成为城市文化的核心元素,铜经济已是城市最具特色的强市之基,铜雕塑享誉全国,每两年举办一次的中国青铜文化博览会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
铜陵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全民健身示范市、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市,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奖“长安杯”。
八、安庆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北岸,皖河入江处,西接湖北,南邻江西,西北靠大别山主峰,东南倚黄山余脉,素有“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州”的美称。全市现辖怀宁、桐城、望江、太湖、岳西、宿松、潜山7县及迎江、大观、宜秀3区。全市总面积13589.99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821平方公里。2015年末全市总人口数为524.1万人,其中市区常住人口80万人。
2015年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被中国城市协会评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城市”之一,是全省唯一“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中国十佳绿色城市,积极推进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和全国文明城市。
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1613.2亿元以上,2015年增长7.1%,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民消费价格累计上涨1.5%。2015年实现财政收入258.8亿元,比2014年增长12.1%,其中税收收入比重88.1%,较2014年提高2.4%。
2017年11月,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2017年12月24日,入选2017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九、黄山,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原名黟山,唐朝时更名为黄山,取自“黄帝之山”之意。黄山是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中国十大名胜古迹之一,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黄山风景区面积160.6平方千米,东起黄狮 ,西至小岭脚,北始二龙桥,南达汤口镇,分为温泉、云谷、玉屏、北海、松谷、钓桥、浮溪、洋湖、福固九个管理区,包括200多个大小景点。
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五绝”著称于世,拥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是对黄山最好的评价。
十、阜阳,简称阜,别名颍州、汝阴、顺昌,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华北平原南端。西北部与河南省周口市,西与河南新蔡县相邻,西南部与河南信阳市接壤,北部、东北部与亳州市毗邻,东部与淮南市相连,南部与六安市隔淮河相望。
阜阳位居豫皖城市群、华东经济圈、大京九经济带的结合部,长三角经济圈的直接辐射区。是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过渡带,具有承东接西、呼南应北的独特区位优势,是安徽三大枢纽之一。
阜阳代表文化是淮河文化,是甘罗、管仲、鲍叔牙、吕蒙、刘福通的故里,晏殊、欧阳修、苏轼曾在此为官。阜阳风景优美,颍州西湖历史上曾与杭州西湖>杭州西湖齐名,颍上县八里河公园为国家AAAAA级风景区、阜阳生态园和迪沟生态旅游风景区均为国家AAAA级风景区。阜阳剪纸、颍上花鼓灯、界首彩陶等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阜南县出土的商代青铜器龙虎尊被列为中国十大国宝青铜器之一。
十一、宿州,简称“蕲”,别称蕲城、宿城,安徽省辖市。位于安徽省东北部,是长三角城市群、中原经济区重要节点,宿淮蚌都市圈、宿淮城市组群城市,安徽区域中心城市之一,是安徽省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智慧城市,全国网球城市、宜居城市,安徽省重要的交通枢纽。宿州襟连沿海,背倚中原,是安徽省的北大门,有徐南形胜、淮南第一州、奇石之城、马戏之乡、酥梨之都等美誉。东邻宿迁、徐州,西连商丘、淮北,北扼菏泽,南接蚌埠。
宿州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华东重要的水陆空综合交通枢纽,有“舟车汇聚、九州通衢”之称,国家四纵四横京沪、郑徐高铁在境内交汇并设站。是安徽省距离出海口最近的城市,宿州港经洪泽湖至长江中下游各港口城市。
宿州是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有距今有8000年历史的小山口遗址、古台寺遗址。周朝时期始建蕲邑,隋唐年间,因通济渠开通,置宿州,是楚汉文化、淮河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宿州有画家4万多人,是著名的书法名城,2015年中国演艺集团联盟在宿州成立。
宿州号称云都,拥有华东最大的云计算数据中心、CG动画集群渲染基地,是继北京、上海、合肥、济南之后的全国第5家量子通信节点城市。
十二、滁州,简称滁,古称涂中、清流、新昌。是安徽省省辖市,地处长江下游北岸,长江三角洲西端,安徽省东部,苏皖交汇地区。全市设2区、管辖4县、代管2县级市,土地总面积1.33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04.4万。
滁州吴风楚韵,气贯淮扬,接壤金陵西北,为六朝京畿之地,自古有“金陵锁钥、江淮保障”之称,“形兼吴楚、气越淮扬”、“儒风之盛、夙贯淮东”之誉。早在先秦时期为棠邑之地,三国设镇,南朝建州,隋朝始称滁州,因滁河贯通境内,又“涂”通“滁”,故名为“滁州”。
滁州是南京都市圈核心圈层城市、长三角城市群成员城市,南京市江北门户,国家级皖江示范区北翼城市,皖东区域中心城市,合肥经济圈重要成员城市,江淮地区重要的枢纽城市等。
十三、六安,别称“皋城”。位于安徽省西部,处于长江与淮河之间,大别山北麓,地理意义上的“皖西”特指六安。六安之名始于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取“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置六安国,历史悠久。因舜封皋陶于六(Lù),故后世称六安为皋城。
六安地出江淮,东衔吴越,西领荆楚,北接中原,江淮分水岭,由西南向东偏北横贯本区,属于淮河流域面积11926平方公里,长江流域面积3064平方公里。
六安为大别山区域中心城市,是国家级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成员城市,安徽省会经济圈合肥经济圈的副中心城市,国家级交通枢纽城市。六安市素有“白鹅王国、羽绒之都”美誉,是全国重要的优质羽绒原产地和集散地。
六安荣膺“国家级园林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等称号。
2015年12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将六安市寿县划归淮南市管辖。
十四、宣城,古称宛陵、宣州, 地处安徽省东南部,东临浙江省杭州、湖州,南倚黄山,西和西北与池州市、芜湖市毗邻,北和东北与马鞍山及江苏省南京、常州、无锡接壤,处在沪宁杭大三角的西部腰线上,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一翼,是中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和资本转移的前沿阵地,皖苏浙交汇区域中心城市,东南沿海沟通内地的重要通道。
敬亭山、柏枧山、水西山、龙须山四山峰峦叠翠;青弋江、水阳江两水相依。宣城地处江南,楚头宣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自古便有南宣北合一说。自西汉设郡以来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宣城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文房四宝之乡、中国鳄城、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南吴尾,江南通都大邑,江南鱼米之乡。
宣城文化底蕴深厚,自西汉时起就一直是江东大郡,晋永嘉年间,首开文化昌盛之风,历经六朝, 隋、唐、宋、元、明、清诸朝文化发展,其文脉源远流长。
十五、池州,别名贵池、秋浦,安徽省辖市,是长江南岸重要的滨江港口城市,长三角城市群成员城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也是安徽省“两山一湖”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核心区域。
池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北与安庆市隔江相望,南接黄山市,西南与江西省九江市为邻,东和东北分别与芜湖市、铜陵市、宣城市接壤。
池州市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北临长江,南接黄山,西望庐山,东与芜湖相接。截至2014年3月,辖贵池区、东至县、石台县和青阳县,池州市总面积8272平方公里,人口162万。
第六届全国绿色运动健身大赛将于10月16日至11月18日在安徽省池州市举行。
十六、亳州是安徽省下辖地级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北部与河南省商丘市相接、西部接壤河南省周口市,南部接壤安徽省阜阳市、东部接壤安徽省淮北市、蚌埠市 。
亳州位于东经115°53′~116°49′、北纬32°51′~35°05′,呈东南西北向斜长形,长约150公里,宽约90公里。
亳州是200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安徽省辖市,辖谯城区和蒙城县、涡阳县、利辛县三县一区,谯城区为亳州市政府所在地,亳州城市规划区总面积572.77k㎡。亳州全市现有现代中药、白酒、食品制造及农产品加工、汽车及零部件、文化旅游、煤化工及新能源、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劳动密集型装备制造等十大产业。
亳州是全球最大的中药材集散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中原经济区成员城市,皖北旅游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优秀旅游城市。
5. 洪泽湖具体位置洪泽湖,中国第四大淡水湖。在江苏省西部淮河下游,苏北平原中部西侧,淮安、宿迁两市境内,地理位置在北纬33º06′—33º40′,东经118º10′—118º52′之间,为淮河中下游结合部。原为浅水小湖群,古称富陵湖,两汉以后称破釜塘,隋称洪泽浦,唐代始名洪泽湖。1128年以后,黄河南徙经泗水在淮阴以下夺淮河下游河道入海,淮河失去入海水道,在盱眙以东潴水,原来的小湖扩大为洪泽湖。洪泽湖湖面辽阔,资源丰富,历史悠久,既是淮河流域大型水库、航运枢纽,又是渔业、特产品、禽畜产品的生产基地,素有“日出斗金”的美誉。
6. 洪泽湖简介面积
2069 km2
最大深度
5.5米
所属水系
长江流域淮河水系
7. 洪泽湖风景名胜区1.洪泽湖大堤
洪泽湖大堤,亦称“高家堰”、“高家长堤”、“高加堰”,始建于东汉时期,位于江苏省淮安市境内,是阻拦淮河形成洪泽湖的大型堤堰工程。洪泽湖大堤北起淮阴区码头镇,南迄洪泽区蒋坝镇。洪泽湖大堤结构规格统一,筑工精细,展示了中国古代水利建设的高超技艺。洪泽湖大堤既是先民综合治理黄河、淮河、运河水系的工程。又是一处可作为文化研究、旅游发展的历史文物、治水丰碑。2006年5月25日,洪泽湖大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淮上明珠温泉度假村
淮上明珠温泉度假村是中国首家道教文化为主题的温泉,是集温泉沐浴、住宿美食、会议娱乐、康体保健、生态旅游、休闲养生于一体的全新型山水温泉旅游项目。淮上明珠温泉出口水温常年保持在70℃左右,富含20多种微量元素;温泉区贯穿温泉沐浴养生文化和道教养生文化,分为十区38泡,拥有各种大小功能不一的温泉池区,彰显其独特深厚的文化底蕴。
3.洪泽老子山温泉山庄
该温泉距离南京2小时,苏州4.5小时车程。洪泽老子山温泉山庄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洪泽湖南岸道教历史文化名山--老子山,横贯西东的大别山脉与千里长淮在此共同收势,形成河湖交汇、山水依存的人间佳境,为鸟类和湿地自然生态保护区。山庄交通便捷,处于南京一小时都市经济圈内,温泉山庄占地128.82亩,建有别墅36幢,可供208人同时入住。环境幽雅,设施豪华,服务配套,功能齐全。集餐饮、娱乐、会议、商务于一身,融理疗、康复、休养、消遣于一体。
4.洪泽县三河闸水利风景区
三河闸水利风景区,位于洪泽湖东岸,主要包括三河闸、鹤鹭自然保护区、月亮湖、洪泽湖水利碑廊、洪泽湖镇水铁牛等五处自然、人文景观。2004年,洪泽境内的以一点、一线和一面为特色旅游景观的三河闸被水利部定为国家水利风景区。始建于东汉建安五年的洪泽湖大堤,古称高家堰,也称“水上长城”,为国家必保的大堤防之一。古堰有108道弯以及仁、义、礼、智、信五座减水坝,有镇水铁牛、乾隆巡视大堤留下的诗文碑刻。
5.淮安老子山怡境温泉度假村
距离南京2小时,苏州4.5小时车程。有一座千年古镇——洪泽县老子山镇,她不仅是我国的道教圣地,更是著名的温泉之乡,她三面临水,四周古堤盘绕,日月照湖,渔舟高歌,风景十分怡人。 淮安老子山怡境温泉度假村老子山温泉富有20多种人体必需的稀有微量元素,水温高达63度,泉质优良,位华东地区之首位。淮安老子山怡境温泉度假村地处老子山镇温泉经济区域的中心地段,是集住宿、休闲、餐饮、会议、娱乐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度假场所。
6.淮安市洪泽湖古堰景区
洪泽湖古堰景区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地处中国第四大淡水湖的洪泽湖畔,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景区主要包括洪泽湖大堤、水釜城、渔人湾等旅游片区,是一个融文化体验、养生休闲、大湖观光、森林探秘、现代游乐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文化旅游景区。
7.淮上明珠景区
淮安淮上明珠温泉度假村坐落在洪泽县老子山镇,整体占地面积约12万平方米,总投资1.8亿元,按照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标准兴建,集温泉沐浴、住宿美食、会议娱乐、康体保健、生态旅游、休闲养生于一体的新型山水温泉旅游项目。于2009年元月9日正式对外营业。
8.洪泽湖博物馆
洪泽湖的历史全在博物馆里展示出来了,很多我们从未听过的故事也都呈现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