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宁古镇
江宁镇原为江宁县的县城所在地汉末,孙权改秣陵县为建业县。晋太康元年,改建业县为秣陵县,又析秣陵西南置临江县。次年,改临江县为江宁县,县治在今江宁镇,历史上第一次出现江宁县名。民国23年县治由南京迁至东山镇。江宁古镇距今1700多年历史,作为县城,几经兴废,留下很多历史遗迹……
2、陶吴古镇
陶吴镇曾是古江宁县西南重镇,山水秀丽,物产丰饶,宋明清年间位居江宁县三大镇之列。历史上,陶吴镇一直是江宁县中部的交通和商业中心,因其地处南京与小丹阳商旅一日行程的投宿处,饭店、旅馆业等第三产业相当发达。明清时期,陶吴镇的刻板印刷业、竹木业、纺织业等在南京地区极负盛名。镇郊是江南著名的蚕桑区,“宁绸”、“云锦”使用的蚕多出于此,故镇内设有茧站。镇内历史名胜古迹众多,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西周年间的墓葬群、元祐五年建成的响井,明洪武年间建造的栖隐寺,明代名人昝文渊与缪盛基的故居——昝庙村,清代建造的疏云桥,清圣旨节烈坊和上官寺千年银杏树等。
3、淳化古镇
古镇淳化位于南京市江宁区东山镇东9公里。聚落略呈方形,主街南北向。宋景定《建康志》载:“淳化镇在上元县东四十五里,淳化五年置。”镇以帝王年号得名。“其地遮避句容,应接京口,形势冲要”。1356年朱元璋曾一度迁上元县治此,亦名淳化关。镇内名胜古迹众多,其中南朝石刻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明代即被列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的“虎洞明曦”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镇内名胜古迹众多,其中南朝石刻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明代即被列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的“虎洞明曦”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4、淳溪古镇
古镇淳溪位于南京市高淳区西部,东、南临固城湖,为高淳区人民政府驻地。聚落呈北宽南窄倒梯形状。古名濑水洲,宋代称高淳镇,相传以当地民风淳朴、地势高亢而得名。建高淳县前隶属溧水县。明弘治四年,高淳县从溧水县析置,县治高淳镇,以镇名县。为避免县、镇名称引起混淆,随后“以其位于淳溪河北岸高地”而称淳溪镇。清光绪三十四年曾名滨溪镇。民国期间,1934年淳溪镇分为淳溪、淳化、淳安三镇。1945年日伪改设淳东、淳西二镇。1946年,民国县政府合淳东、淳西为一镇,仍称淳溪镇。
2. 镇原县有哪些著名的旅游1、庆阳天富亿生态民俗村
天富亿生态民俗村坐落于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东南部,是西北地区第一个乡村生态型主题民俗文化景区,2015年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2、北石窟寺
北石窟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甘肃省庆阳市西南25公里处,蒲河和茹河交汇之东岸的覆锺山下,距市区25千米,海拔1083米,现存大小窟龛307 个,石雕造像2126 尊,为甘肃省四大石窟之一。北石窟寺位于庆阳市西峰区董志乡寺沟川村的覆钟山下,蒲、茹两河交汇的东岸二级台地上。包括寺沟、楼底村一窟、石道坡、花鸨崖和石崖东台等5个部分,南北延续3公里。是北魏永平二年(509)泾州刺史奚康生所建。因与平凉市泾川县南石窟寺为同时代开凿,南北对应,故名。
3、西峰东湖公园
东湖公园是西峰市成立后,市委、市政府决定“变废为宝”,改造东湖,建起西峰市第一座公园。东湖公园是西峰市成立后,市委、市政府急于改变城市面貌的一个重大举措,不仅要使“西峰有峰,东湖有水,”而且要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休闲游乐的好去处。“东湖”源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为西峰防洪蓄水而修建一座巨型涝池,占地近200亩,多年废弃不用,荒草萋迷,兔伏鹰藏。
4、庆阳农耕民俗文化村
陇东农耕民俗文化村,坐落在甘肃省庆阳市小崆峒北门内,一座典型的陇东崖庄院落,背原面山向阳,崖背一砖到顶,窑洞排列整齐,院落雅致静谧,花园繁花似锦。大门外右侧因势修建一座高厦,另具匠心,增加了窑洞民居的层次和对衬,显得和谐而有情趣。院中央矗立一尊公刘巨像,怀抱谷穗,盘髻飘髯,目视远方,面带微笑,睿智而安详,似劳作归来,又似伫立筹谋。公刘是奠定周王朝基础的部落首领,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开山之祖。公刘塑象是陇东民俗文化村点晴之笔。
5、肖金塔
肖金塔位于庆阳市西峰区肖金镇街道中心,建于宋徽宗政和八年。肖金塔在造型和结构上体现了宋代建筑特征,是宋代建筑与砖雕艺术结合的体现,对研究西北地区砖石结构建筑有重要价值。肖金塔为八角七级仿木构楼阁式砖塔,原为七层,高30.18米,现存六层,高21.75米。
6、南佐遗址
南佐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西南6公里的后官寨乡南佐村,是新石器时代的遗址。遗址分布于董志塬西北部两条沟壑之间的塬面上,以一座大型夯筑祭祀性殿堂建筑为主,尚有小型房址。1984年至1996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五次发掘,揭露面积1300多平方米。总面积20万平方米。
7、庆阳市博物馆
庆阳市博物馆是一座集文物收藏、展览、研究、开发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博物馆。2012年5月12日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占地面积23亩,建筑面积12800平方米,馆藏文物一万余件。现共设“历史文物展”、“历史名人展”、“佛教文化展”、“古生物化石展”、“革命历史展”、“书画展”、“香包展”、“剪纸展”、“皮影展”等9个常设展览,展现了庆阳自2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到陕甘边红色政权建立漫长的历史进程。
8、甘肃庆阳南小河沟水利风景区
南小河沟水利风景区位于甘肃庆阳,有国家水利风景区称号。景区内花果山水库依山傍水,碧波荡漾,空气清新,岸边花红柳绿,远处层峦叠嶂,郁郁葱葱,风景秀丽,是游客垂钓、休闲、娱乐、生态观光的绝佳地点;植物园珍稀植物种类达到40余种,涵盖了黄土高原90%的珍稀植物种类。植物园珍稀植物种类达到40余种,涵盖了黄土高原90%的珍稀植物种类;陇东第一坝,为泾河流域水土保持沟道坝系建设与应用开创了历史先河。
9、庆阳市庆阳湖水利风景区
庆阳市庆阳湖水利风景区位于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依托庆阳市城市雨洪集蓄工程而建,景区规划面积11km2,其中水域面积0. 43km2,属于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庆阳湖雨洪集蓄工程是城市防汛排涝、固沟保塬的重要工程,通过植树种草、河道清淤、水系连通等措施,提高了城市防洪能力,防止了水土流失,利用了雨洪资源,为农业灌溉、城市生态用水提供了水源保障.景区由庆阳湖、北湖、水系连通工程、彩虹桥、绿地景观等组成。
10、巴家嘴水库
巴家咀水库位于蒲河中段,镇原、西峰交界处,地处黄土高原地区。顶宽7米,库容4.936亿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3522km。水库由一座黄土均质大坝、一条输水发电洞、两条泄洪洞、两级发电站和电力提灌站组成。是一座集防洪保坝、供水、灌溉及发电于一体的水利枢纽工程。属全国1 2座重点拦泥水库之一。
3. 镇原名胜古迹介绍沿途有多个景区,如华山、兵马俑、华清池、石峁遗址博物馆等。因为咸阳市和庆阳市之间距离较远,大约有400多公里的路程,途经多个城市和县区。在这段路程中,有多个著名的景区,如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和风景区华山,以及兵马俑、华清池和石峁遗址博物馆等历史文化景点。这些景区都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自然风光,值得游客前来观赏。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景区和旅游点,如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神木国家森林公园、榆林五彩丹霞等。在去庆阳的路上,游客可以适当的安排时间,欣赏其中的美景,增强游客的旅游体验。
4. 镇原名胜古迹有哪些1、庆阳市内景区:镇原县中国人民抗日红军援西军纪念馆、三岔红军长征纪念馆、环县曲子革命纪念馆、八珠革命纪念馆、河连湾陕甘宁省委省政府旧址、东老爷山红军长征宿营地遗址、山城堡战役纪念园、南梁纪念馆、抗大七分校、军民大生产纪念馆、列宁小学、合水县陕甘红军纪念馆、山城堡战役纪念馆、宁县王孝锡烈士纪念馆、庆城县陇东分区纪念馆、华池县马锡五审判方式陈列馆。
2、延安景区:枣园、杨家岭、延安纪念馆、宝塔山景区、王家坪、南泥湾、壶口、黄帝陵、轩辕庙。
3、西安景区:大雁塔,大唐芙蓉园,华清池、陕西历史博物馆,钟楼和鼓楼,明城墙、大唐不夜城,回民街,长恨歌,永兴坊、华山,兵马俑,华清宫,法门寺等。
5. 镇原旅游景点大全携程很高兴为您回答:
镇原县地处甘肃省东部,庆阳市西南部,东临革命圣地延安,南眺十三朝古都西安,西望省会兰州,北界塞上明珠银川,是陕甘宁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扶贫困县和六盘山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属于黄土高原沟壑区,境内山川塬兼有,沟峁梁相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1456米,最高点海拔1767米,最低点海拔1011米,平均气温10.4℃,年均降水量589.1毫米,无霜期175天左右。镇原历史源远流长,人文底蕴厚重,文化资源丰富,自然景观独特,民俗产业多彩,是陇上久负盛名的:
一、地域人口大县。
辖13镇6乡、215个行政村、5个社区、1991个村民小组,南北长91.2公里,东西宽78.3公里,总面积3506平方公里,耕地228.48万亩,居全市第一,总人口53.5万人,居全省第14位、全市第2位,其中农业人口49.38万人。
二、历史文化大县。
镇原乃华夏故土,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夏商周属雍州,秦属北地郡,汉首置临泾县,唐时置原州,元称镇原州,明改州为县,沿承至今。镇原是东汉著名政论家、文学家、思想家王符和北魏灵太后胡充华的故里。历代文臣武将层出不穷,如李恂、胡奋、席固、皇甫镛、胡顺之、杨政、仇钺、许理等保家卫国、守职重实;东汉王符“潜夫论”,蜚声中外;北魏灵太后临朝摄政,治国清明;甘肃近代十大名医之首慕元春名扬陇东、杏林楷模;慕寿祺从政清勤,博史善文,《甘宁青史略》独领风骚。镇原县又以陇东“文化大县”闻名,近现代书画名家张宸枢、张炳麟、邓博五、段思坎等人闻名省内外,2010年被中书协命名为“中国书法之乡”,现有镇原籍中书协会员35人、美协会员7人,建成占地150亩文化产业基地1处,有书画协会、分会等专业组织机构4家,各类书斋画廊260多处,专业创作团队400多人,书法爱好者10万多人。民间艺术底蕴深厚,尤以剪纸、香包、刺绣独具特色,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有国家、省、市级艺术大师70多人。
三、旅游资源大县。
境内北石窟寺、石空寺、玉山寺规模宏大,造像生动,是北魏、唐宋石窟艺术的经典代表;太阳池、翟池、白马池三座天然湫池碧波荡漾,堪称“高原明珠”;以潜夫山为代表的大小名山30多座,山山有来历,个个有传奇,开发潜力巨大。镇原曾为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长征途中夜宿三岔镇,三岔红军长征纪念馆、援西军纪念馆等红色旅游资源引人注目。特别是“关陇丝路第一驿”——北石窟驿景区,融丝路、石窟、民俗文化于一城,再现了丝路古驿的历史沧桑和繁华景象,是甘肃最具特色的丝路景区之一。目前已初步形成以北石窟大景区为龙头,有效串联彭阳古城、玉山寺、“三池”、石空寺、潜夫山、书画产业基地、胡氏文化产业园等景点的茹河川区文化旅游黄金圈和庆阳、平凉、固原三市文化旅游的重要接续区。
四、传统农业大县。
县域经济以农业为主,盛产小麦、玉米、高粱等多种农作物,荞麦、小米、黄豆等特色小杂粮久负盛名,红杏、苹果、忘忧草等农产品享誉国内外,是陇东主要粮油和瓜菜生产基地之一,素有“陇东粮仓”、“中国杏乡”的美誉,曾被命名为“全国黄花菜基地县、优质瓜果生产基地重点县、粮食生产先进县”。近年来,按照“因地制宜、突出效益,龙头带动、订单生产,政府扶持、保险托底”的思路,大力培育特色产业,成功引进了圣农集团、天士力集团、正大集团、海升集团、中盛农牧、广州立达尔、天津物宗园等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3家,带动年均种植全膜粮食100万亩、瓜菜22万亩、小杂粮20万亩,培育苗林15万亩;肉牛、肉羊、生猪、肉鸡饲养量分别达到26万头、105万只、23万头和3000万羽;栽植林果18万亩、中药材10万亩、万寿菊7.5万亩,已形成“草畜、林果、瓜菜”三大主导产业和“中药材、万寿菊、文冠果、小杂粮”四大特色优势产业,实现了助农增收和“产业兴县”的华丽转身。
五、矿产储备大县。
境内探明石油、天然气、煤炭、石英砂、黏土等矿产资源富集,初步探明石油储量2.6亿吨,年产原油60万吨,煤炭储量193亿吨,开发前景广阔,在全市率先实现了“气化镇原”,是陇东能源化工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陇东教育大县。
全县崇文重教之风浓郁深厚,学校苦抓、教师苦教、学生苦学“三苦”精神延续不断。现有各级各类学校479所,在校学生7.8万人,每年输送大、中专学生4000人左右,恢复高考以来,有65名学子被清华、北大录取,教育质量位列全市前茅,名誉陇上,曾代表甘肃省接受并顺利通过国家“两基”验收。
6. 镇原名胜古迹图片中原乡因位于五指原的中指原上,故取名中原。
中原乡,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下辖乡,地处镇原县南部,东邻平凉市泾川县党原乡,南接平凉市崆峒区索罗乡,西接新城乡,北连平泉镇,行政区域总面积112.87平方千米。
汉朝时期,属高平县;1983年12月,中原公社改乡。截至2018年末,中原乡户籍人口为22332人。2020年6月,中原乡下辖7个行政村。
7. 镇原名胜古迹简介黎城至陵川高速途经平顺的地方为平顺北、平顺南两个收费站。原因是,黎城至陵川高速公路总长度47.5公里,其中位于平顺县境内的长度为15.9公里。在该段公路上,设置了平顺北和平顺南两个收费站,方便车辆交通流量控制和收费管理。此外,该高速公路连接了山西省吕梁市和晋城市,为两地人民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交通方式。同时,平顺县也积极发展旅游项目,通过该高速公路连接吕梁市和晋城市的旅游资源,促进了平顺县旅游业的繁荣发展。因此,黎城至陵川高速途经平顺的地方为平顺北、平顺南两个收费站,其重要性不仅在于交通流量控制和收费管理,也对于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8. 镇原古城镇原县地处甘肃省东部,庆阳市西南部,处北纬35°27′至36°16′,东经106°44′至107°36′之间。东临庆城县、西峰区,西接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南界平凉市泾川县、崆峒区,北靠环县,距庆阳机场60公里,距平凉火车站70公里。境内有蒲河、交口河、茹河、洪河4条较大的河流,5条斜长源面。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南北长91.2公里,东西宽78.3公里。境内平均海拔1500米,最高点海拔1767米,最低点海拔1011米,相对高差756米。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土地肥沃,光照充足,雨量适中。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沟壑区,是陇东黄土高原的主要组成部分。境内山川塬兼有,总土地面积350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69万亩,人均3.5亩。全县共辖19个乡镇,215个村委会,5个社区居委会,199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3.13万人,农业人口49.38万人。有回族、维族、蒙古族、撒拉族、藏族等少数民族7个,约240人。
历史源远流长。镇原为华夏故土,历史悠久,远古时代就有先民生息繁衍,唐虞属雍州,商属昆戎,周置大原州,汉置安定郡,唐置原州,元改镇原州,明降州为县,沿承至今。镇原是陕甘宁边区的一部分,1940年3月在马渠建立镇原县抗日民主政府。1949年解放后,县人民政府迁至现在的县城。
文化艺术底蕴深厚。境内历史文化遗址留存较多,出土了国内稀有的周铜剑、秦诏版、陶水管等文物,石崆寺、玉山寺石窟久负盛名,有考证价值的古城古寨遗址25处,寺庙祠堂遗址69处,历史文化遗址36处,出土文物500多件。“后汉三贤”之一的王符《潜夫论》蜚声中外,与王充《论衡》齐名。历代文臣武将层出不穷,如李询、皇甫规、胡奋、胡国珍、席阐文、席固、皇甫墉、向宝、胡顺之、杨政、曲端、张中孚、张中彦、仇钺等,保家卫国、守职重实;名医皇甫谧、慕元春治病救人,堪称杏林楷模;文仕胡方回、慕寿祺博史善文,领一代风骚;灵太后胡充华,两度垂帘听政,百官膺伏,一首《杨花词》,堪称北魏诗坛上的一朵奇葩。镇原县又以陇东“文化大县”闻名,近现代如书画名家张宸枢、张炳麟、邓博五、段思坎等人闻名省内外,2010年被中国书协誉为“中国书法之乡”;民间艺术古朴典雅,创作繁荣昌盛,风靡全县,尤其剪纸、刺绣引人注目。临径乡祁秀梅是享誉海内外的剪纸艺术大师,其作品被法国、日本、意大利等国收藏;以获得“全国优秀模范教师”称号的殷家城乡残疾教师张学成为原型,拍摄的电影《大山深处的保尔》和陇剧《绿叶红花》先后在全国上演,获得巨大成功。
工农业产品丰富。工业初步形成了以绿色食品饮料加工为主体,建筑建材、机械电器、印刷医药等产业为补充的工业格局,民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比较活跃,现有各类中小企业137户。县内土地宽广肥沃,光照充足,适宜小麦、玉米、高粱等多种粮食作物和瓜菜、药材等经济作物生长。全县农业人口占94%,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也是全国592个国扶贫困县和甘肃中东部18个干旱县之一。农作物主要有冬小麦、扁豆、黄豆、玉米、高粱、谷子、糜子、马铃薯、大麦、黄花菜、烤烟、胡麻、油菜、药材、瓜类等,是陇东主要粮油和瓜菜生产基地之一,有“陇东粮仓”的美誉。曾被命名为“全国黄花菜基地县”、“全国优质瓜果生产基地重点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目前,已形成以杏果、瓜菜、草畜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杏子产量居全国第二,生产加工能力位居全国第一,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杏乡”,杏产品远销海内外,优质苹果畅销大江南北;黄花菜被国家外贸部命名为“镇原金针菜”;“五指塬绿宝”牌西瓜远销大江南北,畜牧业以羊畜养殖、肉、皮毛加工为主,皮张、羊毛、羊绒等畜产品比较驰名,羊绒已实现出口创汇。野生植物资源丰富,约千余种,其中可入药130余种。
石油煤炭藏量富集。矿产资源已探明的有石油、煤炭、石英砂等16种,储量丰富。其中石油储量可达2.5亿吨,有长庆油田和华北分公司两户企业开发,年产原油40万吨。
红色旅游潜力巨大。名胜古迹斑斓千秋,石窟寺、秦长城、汉长城追溯千年风霜;自然景观美丽迷人,境内的太阳池、翟池、白马池三座天然池湫碧波辉映,堪称“黄土高塬明珠”。镇原曾为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岔红军长征纪念馆、屯字“四八”战役烈士陵园等红色旅游资源引人注目。目前已形成以潜夫山森林公园等景区为重点,其它名胜古迹点缀其中,东与北石窟寺相接,西与平凉崆峒山毗邻的旅游圈。
社会事业欣欣向荣。恢复高考以来,全县共向全国大中专院校输送学生34051人,其中被清华、北大录取的达40人,再现了”教育大县“的光辉形象。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迅速,疾病防控网络健全。农家书屋、文化广场、全民健身、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开边籍的张德宏于1990年代表我国参加了在比利时举办的世界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取得男子铁饼第四名的好成绩;太平籍长跑运动员陈慧荣,2007年分别取得全国田径锦标赛和六城会10000米第三名的佳绩,达到了国际级运动健将标准,并于2008年取得北京奥运会参赛资格,成为庆阳有史以来第一人。
小吃、酒席是镇原饮食文化的代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美食,融民俗礼仪、饮食科学与一炉,以荤素相间,口味各异,五色俱全而闻名遐迩。风味小吃品种繁多,主要有羊羔肉、骨头肉、西米丸子、烧鸡、糖油饼、臊子面、荞面筋筋等;酒席有“九魁”、“十全”、“十出一”、“十二楼”、“十三花”等名称,茶、酒主要有罐罐茶和三岔黄酒等。镇原小吃及酒席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品种风味蔚成大观,这是历代烹饪工作者聪明才智的结晶,是灿烂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为祖国的饮食文化增添了光彩。
开放开发中的镇原,以其厚重的历史文明积淀,独特的高原风姿,悠久的历史文化,淳朴的民俗风情,富饶的特色资源,良好的投资环境,优惠的投资政策,热忱欢迎社会各界人士,新老朋友来镇原投资兴业、旅游观光!
9. 镇原景点1.南梁红色旅游景区 AAAA
南梁革命纪念馆,总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其中馆藏面积2281平方米。纪念馆大门左侧竖刻着陈云同志题写的“南梁革命纪念馆”馆名,大门里正对面是一座高大的仿古牌坊,牌坊正中刻着中共中央原总书记-题写的“南梁革命纪念馆”七个大字。牌坊后面是南梁革命烈士纪念塔,碑……
2.周祖陵景区 AAAA
位于甘肃庆城县城东山,因山顶有一座著名的墓冢──周先祖不窋陵而得名。据史料记载:不窋失农官之后,西徙定居今之庆阳,在陇东庆阳一带创建了华夏文明的农耕文化。由于他功绩卓著,死后人们把他葬于此山。从风城过大桥,到周祖陵山下,经过茂密的林带和蜿蜓崎岖的简易公路可达停……
3.庆阳天富亿生态民俗村 AAAA
“庆阳天富亿生态民俗村”是西峰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带动农民持续增收、由休闲农业向旅游产业转变的一个示范项目。该村坚持以工业化的思维谋划农业发展,以农业为基础,农民为主体,农村为单元。把发展现代休闲农业与建设城市绿地相结合、把安置失地农民与为市……
4.南小河沟水利风景区 AAA
甘肃庆阳南小河沟水利风景区位于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后官寨乡境内,依托花果山水利枢纽工程而建,属于水土保持型水利风景区,规划面积4.8平方公里。景区内花果山水库依山傍水,碧波荡漾,空气清新,岸边花红柳绿,远处层峦叠嶂,郁郁葱葱,风景秀丽,是游客垂钓、休闲、娱乐、生……
5.合水陇东古石刻艺术博物馆 AAA
陇东古石刻艺术博物馆位于合水县西华北街乐蟠西路1号,成立于2003年,是全省首家以古石刻展览为主题的特色博物馆。2004年建成并对外开放,占地48亩,建筑面积4611平方米,已建成单檐殿展厅、重檐殿展厅、双层殿展厅、侧展厅、钟鼓楼、宋代石雕造像塔地……
6.东老爷山 AAA
东老爷山位于环县东北部陕、甘、宁三省区交界之处,海拔1774米,是闻名遐迩的道教名山。这里有“鸡鸣听三省”的美誉,有轩辕黄帝升天、周太子降生、金公鸡叫鸣、狐大仙选址、关老爷显灵、林道士成仙的神奇传说,有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叶剑英、李富春等领导带领红军长征留……
7.调令关森林公园 AAA
调令关森林公园是2004年3月由甘肃省林业厅批建的省级森林公园,现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公园位于庆阳市正宁林业总场东南部的中湾林场林区内,因位于子午岭主峰、秦直道雄关——调令关而得名。公园总面积9300公顷,其中森林面积8812.8公顷,森林覆盖率95.5%……
8.印象义渠莲花池 AAA
印象义渠全域莲花池生态旅游线是县委、县政府在挖掘义渠古都人文历史的基础上,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为目标,以绿色发展为理念,以实施“旅游强县”为战略,实现多产融合发展,构建的“特色景点集群—产业培育多元—生态环境优美—旅游要素齐备”四位一体的旅游新格局。全线南……
9.古豳文化旅游区 AAA
古豳文化旅游区位于宁县县城,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古豳文化旅游区位于宁县县城,是县委、县政府立足于建设山水园林、休闲宜居城市而规划修建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该旅游区是以周朝先祖公刘在此创建“北豳古国”为文化载体而修建的。组成古豳文化旅游区包……
10.天恩寺与四月八庙会
天恩寺与四月八庙会传说,古时镇原县南的平泉原面上,有一眼清泉,水质甘冽纯净,旺而不涸,是四周群众饮用优质水的水源,平地上的水泉称为“平泉”,平泉镇之地名即由此而来。后来,原面开裂,分割出一条前阔后窄、形似“八”字的沟岔,清泉陷落沟底,沟北隆起一座类若佛掌的山峰
10. 镇原县名胜古迹1540米
崆峒区属陇东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境内西北高峻多山,东南丘陵起伏,中部河谷密布,平均海拔1540米。
崆峒区,是隶属于甘肃省平凉市,地处甘肃省东部,六盘山东麓,介于东经106°25′-107°21′、北纬35°12′-35°45′ 之间。东邻泾川、镇原,南依华亭、崇信,西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原州区接壤,北与彭阳、镇原县毗邻,历史上为丝绸古道西进北上甘凉的第一座关隘重镇,亦为陕甘宁三省交通要塞和陇东传统商品集散地,素有旱码头之称,为平凉市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截至2021年末,崆峒区辖17个乡镇、3个街道,1个大景区,总面积1936平方公里 ,区政府驻西郊街道 。 根据平凉市崆峒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统计,崆峒区常住人口50.01万人。
崆峒区以国家风景名胜区崆峒山而得名,建制始于北周武帝建德元年(572年),2002年8月28日改名为平凉市崆峒区。有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地质公园、道源圣地崆峒山等旅游景点。2018年9月25日,获得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 2018年10月,甘肃省政府发出通知,正式批准崆峒区退出贫困区序列。
2021年,崆峒区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71.3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20.2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41.9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09.09亿元,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4113元。
中文名称
崆峒区
外文名称
Kongtong District
行政区划代码
620802
行政区类别
市辖区
所属地区
中国甘肃省平凉市
11. 镇原的旅游景点黔阳古城,是我国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古城之一。这座古城三面环水,是湘楚苗地边陲重镇,素有“ 湘西 第一古镇”和“滇黔门户”的美誉。
在黔阳古城内,九街十八巷纵横交错,是我国罕有的整体风貌格局和建筑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城之一。
早在唐朝时期,著名诗人王昌龄就在黔阳古城的芙蓉楼前留下了“ 洛阳 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经典诗词,所以来到黔阳古城,芙蓉楼是不容错过的景点。
去过很多古镇,现在最爱的就是黔阳古城,不只是因为它拥有悠久的历史,这里没有浓厚的商业气息, 一直保留着古 镇原 汁原味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