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黔学子齐聚西江苗寨,畅谈民族村落乡村振兴

#西江千户苗寨资讯2021年07月23日 14:07:15


7月20日,“粤黔学子西江乡村振兴文化交流座谈会”在西江千户苗寨文化研究院“西江讲堂”举行。来自广东、贵州两地20多名师生参加了座谈。

交流伊始,贵州学子杨亮向师生们介绍了中国最大苗寨西江苗寨乡村振兴的基本情况。接着,教育部新农科民族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扎根平台建设研究项目组负责人,贵州民族大学教授、千户苗寨文化研究院院长李天翼通过网络联线与大家进行了交流。李天翼建议广东学子在西江苗寨多走多看。针对大家是外语专业背景的实际,鼓励大家要从专业视角来看西江景区标识标牌的翻译,从而助力西江景区5A创建。

在交流互动阶段,粤黔师生就文化传承、非遗活化、产业发展、景区标识标牌的翻译等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谈到文化传承,来自广东的刘佳欣、王春晓等学子建议村民一方面要通过培养更多的苗族技艺传承人,坚守自身的民族文化,另一方面要尽可能将苗绣、芦笙制作技艺等进行合理开发,让游客更能感受到苗寨的魅力。在景区标牌的问题上,张盈、钟秋丽等广东学子认为,通过深入地了解苗族文化底蕴,了解其中文化内涵才能为景区标牌做翻译工作,才不会造成文化误读。谈到产业发展和非遗活化,深圳技术大学的姚亮博士认为,要加强对像苗绣这样一些能体现苗寨文化精髓传统技艺的传承与活化,要把苗绣充分融入各种旅游体验之中。谈到雷山的茶产业发展,徐柳博士建议,应从雷山当地的茶产业、苗族手工艺品等产业实体化出发,才能将销售渠道打开。郑一苇博士认为,在打造文化旅游产业时,西江要把其特色“疯狂”地、重彩浓墨地强调出来,要加强宣传力度。

在意犹未尽中,整个座谈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大家观点精彩纷呈,不时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其观点极富思想启迪。交流中,广东师生纷纷表示,作为贵州村落的代表,西江苗寨是一个历史悠久、环境悠美、包容性很强,民族文化浓厚、适宜心灵解压的旅游胜地!


西江千户苗寨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是一个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完整的地方,由10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

它是领略和认识中国苗族漫长历史与发展之地,这样一座露天博物馆,展览着一部苗族发展史诗,成为观赏和研究苗族传统文化的大看台。

苗族喜欢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苗寨的风雨桥,顶盖青瓦,两侧建有美人靠,每一座风雨桥,各有不同的名称和来源。

苗寨的吊脚楼层峦叠嶂,气势恢宏,远远望去,如同一支大牛角或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

嘎歌古巷内芸萃了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品和黔东南土特产的精华。穿梭在嘎歌古巷内,可以体验“古歌堂”的情歌对唱、银饰制作,米酒酿造等活态文化展示点。

苗族蜡染是苗族传统技艺的瑰宝,素以做工精细色调素雅,内涵丰富而闻名于世。苗族蜡染所用的传统染料主要是植物,是纯天然的无毒染料,对身体无害。

苗族银饰素以用料讲究 ,构图精巧,造型典雅,色彩艳丽,淳朴自然,技艺精湛而著称。在苗族古歌中:就有“运金运银,打住撑天,铸造日月”的说法。

苗族刺绣都是无图作业,艺从心生,种类多,工艺精,而且想象丰富,造型奇特,色彩艳丽。

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有句老话说“能走路就会跳舞,能说话就会唱歌”,几千年来,歌舞伴随着苗族的历史,生动地反映出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长桌宴是西江最为隆重的苗族宴席,已有超过千年的历史,号称“千年不散的宴席”。

香甜可口的糯米糍粑,无论老少,四季皆宜;肥瘦相宜的鼓藏肉;将鱼和酸结合起来制作出的酸汤鱼是苗族美食智慧的表现,且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酸汤鱼清香可口,老少皆宜,有益气健脾,清热解毒等独特的食用功效……还超多美食,等你一一来解锁!

主办:贵州省西江千户苗寨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部分图文转载,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资讯

公司 个人 团队

享游享玩官方微信

旅游或者合作都可撩

  • 业务经理-企业微信

享游享玩官网电话

官方客服电话放心拨号

13007836526
~拨打了才能解决您的问题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