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度假、爸妈订制出行、一站订团,精品酒店、网红民宿预订,旅游用车、景点门票就来享游享玩。

​武则天墓前61个无头石人,千年来无法解释,却在1971年解开

更新时间:2024年03月29日

如今武则天和李治的合葬墓乾陵已经成为国内的热门景点,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透露着浓厚的历史气息。乾陵现在已是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不能随意挖掘的,所以它留给我们的神秘也越来越多。

在乾隆还有诸多未解之谜等待解答,此前包括立在那里的61个无头石人。因为没有头,所以无法辨认他们是哪类人,而且为何他们会没有头也成为了千年来无法解释的谜题。

经过考古研究,最终这道谜题也在1971年得到解开了。当人们对这些无头石像多加猜测的时候,乾陵附近的两个村民为大家带来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

无头石像

在乾陵这个国家级旅游景点中,无头石像跟无字碑一样是热议的话题。在朱雀门外的神道东西两侧分别立着石像,他们整齐且恭敬地分布排列在陵墓之前,东侧为29尊、西侧为32尊,一共是61尊。

让人遗憾的是,经过上千年的风雨洗礼,这些石像再也不复当初,连头颅都不见了。不过诡异的就是这里,因为石像其他部位都还保存完好,唯独这头颅消失不见,似乎这背后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因此民间对这61尊无头石像有了诸多的猜测,还流出了诸多相关的传说,但是非对错还尚未有定论。

后来经过考古研究最终确定了这些石像的身份,他们都是唐朝时期的“藩臣”,他们来自于各大少数民族地区的驻地官员,还有藩属国的王子和使臣等。

大唐盛世,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确实有着四方朝圣的盛况。武则天将藩臣们的样子做成石像立在陵墓之前,跟秦始皇的兵马俑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为了彰显朝廷的威严。

在每个石像的背后都曾刻有姓名、官职头衔和属国等字样,只不过长年累月之下已经模糊不清了,只有七尊石像上残留着文字,只见上面依稀记载着“康国王泥涅师师、波斯王卑路斯、石国王子石忽那”这些字样。

那么为何这些头像都没有头颅了呢?关于石像头部去向的说法一共有四种。

当地老百姓说当年八国联军入侵,看到这些外国使臣在给中国皇帝守陵心中非常气愤,所以便把头砍掉了。不过这种说法没有依据,因为八国联军根本没到过这里。

还有一种说法是在明朝时期附近流行瘟疫,当地百姓觉得是石像作怪,所以把头颅给砍掉了。

第三种说法流传比较广,也是明朝时期,一个外国使臣来到乾陵看到自己祖先的石像立在此处,觉得有辱国门,所以便想把石像损毁。

可他又不敢明目张胆地干,便去村民菜地里偷东西,然后诬赖是石像成精搞的破坏。当时愚昧迷信思想当道,村民自然信以为真,于是组团去把石像的头给毁掉了。

这三种说法都被传得纷纷扬扬,但都缺少事实根据。最后一种说法是考古学家给出,也是目前最靠谱的。

之后考古学家又从乾陵的一些瑞兽石像中发现了头部断裂的情况,由此推断这些石人毁于那场大地震。但还有一部分是在明朝中后期的动乱中被焚毁的。那么那些断掉的头颅去哪了呢?

意外发现

1971年陕西乾县的两位村民在田间劳作的过程中意外发现了一颗石像的头部,其外表雕刻精美,一看就是不俗之物。村民也联想到了乾陵的那些无头石像,当即上报给了文物管理部门。

学者们看到这个头像非常兴奋,直觉告诉他们这颗头像应该来自乾陵的61尊石像中,因为从雕刻手法上看,两者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再者说那些石像缺的不正好是头颅?

话不多说,学者们急忙带着头像前往乾陵那里进行比对。他们首先在东边的那29尊石像比对,但结果让人不甚满意,石像与头颅之间并无契合的裂痕。

最后只剩下西侧的32尊,经过一番对比下来终于有了眉目。这颗“头颅”刚好与西侧最后一排的一尊石像颈部断裂之处相吻合,这就证明此颗正是这尊石像的“头颅”。

这是个让人兴奋的结果,随后技术人员将头颅和石像的身躯进行了“缝合”。学者发现这尊石像身高在1.7米左右,从其面部特征来看并非汉人,应该属于少数民族的相貌。

从外观上可以看出,石像是对真人一比一的还原。结合其他六十尊石像身上的服饰研究,可以看出他们都是大唐周边的民族,包括北方游牧民族和中亚地区的外族。

后来又有人在乾陵附近发现了一颗完整的头像,这颗头像的面部更具明显特征。高高的颧骨、宽阔的脸盘,这就是蒙古人独有的面貌特点,在大唐时期应该称为突厥。

由于头像的相似,佐证了之前学者们对石像是“藩臣”身份的猜测,从而使得对乾陵的考古研究又前进了一步。

石像身份

藩臣石像代表的是大唐国力的昌盛,据了解在唐中宗和武则天统治时期,大唐的势力范围北到大漠,西到葱岭,也就是中亚两河流域,可见其国力也是空前强大。

那个时期大唐和这些藩臣使节们往来频繁,他们多被任命为朝廷地方官,还有一些在边关地区担任节度使,享有很大的权利。据史料记载,这些官员品阶基本在三品以上,而且还拥有兵权和地方行政权。

宋代赵楷根据前人所写的《乾陵图》得到一个“图像”。即武则天去世后,与李治合葬的时候,大唐的诸多藩臣使节都前来送葬。于是唐中宗便命人将他们打造成为石像立在陵墓前。

所以有传言这些石像就是当初前来送葬的藩臣,但是经过考古发现,在石像的背后名字旁有“故”字,这个字的含义在古代是“去世”的意思。

因此可以肯定这些石像并非当初来送葬的那一批人,而是先于李治和武则天就已经去世的,这些人大概是在他们两统治期间任职的番邦大臣。

大唐时期为了很好地管理边疆地区,会在边境设立都护府和节度使。这些石像正是大唐版图的最好证明,同时也是大唐盛世的见证者。

不过节度使荣耀了大唐,也祸乱了大唐。武则天之后的几十年,唐玄宗时期的“安史之乱”就因节度使的权力过大而引起,此乱后大唐也走向下坡路,一朝繁华一朝衰,历史就是这么奇妙。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来自: https://www.5255.net/jingcaizuqiu/23926.html
相关推荐 Related
推荐景点 Recommend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TEL: 13007836526

微信扫码前往美团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