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如何引领乡村振兴?听听西江非遗大师工作坊的大师和专家怎么说!

#西江千户苗寨资讯2021年07月16日 14:37:39


  为传承活化民族民间非遗技艺,搭建贵州非遗(工艺)大师与外界交流、传播、展示平台,研讨民间非遗技艺与旅游融合发展创新,助力后疫情时代民族村寨乡村振兴。723日至724日,30多名国家级、省级非遗(工艺)大师、文化学者及地方专家参加了“民族民间非遗技艺大师西江苗寨工作坊”活动。

  此次工作坊由贵州省民间文艺家协会、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共雷山县委宣传部等单位主办;贵阳正红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雷山县文化旅游产业园区管委会、西江千户苗寨文化研究院等单位承办;由贵州省西江千户苗寨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贵州民族大学科研处、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贵州民族大学社会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雷山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雷山县文旅局、西江苗族博物馆等单位协办。

 此次工作坊由现场考察、座谈会议、圆桌讨论等环节组成。为促进与旅游融合、引领乡村振兴,非遗大师们参与了西江苗寨“非遗大师楼”的落成,并发出贵州民间非遗工艺大师的“西江倡议”,号召非遗大师要拓展“贵”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与外延,奋力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回归生活、回归社区,回归民间,更好地推动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可持续发展。

部分非遗大师及专家发言精选

工作坊期间,非遗大师和专家学者们在西江千户苗寨文化研究院“西江讲堂”举行了非遗座谈会和非遗圆桌讨论。交流中,大师及专家们学术观点精彩纷呈。以下是部分非遗大师及专家们的发言精选。

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项目部主任 王炳忠

“西江之所以能够扬名海内外,重要的一点是在这里聚集了我们很多非遗项目和不少的非遗传承人,一大批非遗在这里鲜活地保留着,鲜活地传承着, 所以才有了我们西江旅游开发的成功。西江的旅游成功肯定了我们的非遗与苗族文化是获得世界各国人民和各族人民的热情喜爱和热情拥抱。希望通过这次工作坊活动,非遗技艺与西江苗寨共享共赢。在西江模式原有运营模式的基础上,创造出一个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和助推脱贫的非遗模式。”

国家文化与旅游部中国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专项基金管理中心主任       秦萍

“帮助非遗传承,帮助非遗人,有效的方式是给其一个就业渠道,一种可持续发展下去的生计方式。在收入提高的同时,就可以吸引下一代更多的传承人,从而把文化传承下去。我们期待能与非遗传承人进行合作,而且愿意以一种双方可商量的态度,共同推进项目可持续发展下去。我们也在尽力召集多方资源来配合非遗计划的开展,以知名代言人、举办大型活动等方式进行宣传。近五年计划是在国内推广宣传,五年后在国外落地,希望能够提供一个把非遗传承人和非遗文化推广出去的平台。”

党的十九大代表、国家级苗族银饰锻造技艺传承人 吴水根

“民族文化的传承需要更多的年轻人来传承各种非遗技艺,我们作为非遗传承人,得到国家的荣誉很不容易,我们要把它做得更好,把牌子擦得更亮。民族文化非遗的传承发展可以带动年轻人拓宽经济收入。我们苗寨侗寨通过发展旅游,不仅让民族文化得到更好的宣传,也让全世界了解了我们的民族文化。以文化和旅游带动经济,现在我们西江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功,但还要继续保持,尤其在民族文化方面,更要注重非遗及民间技艺的融合与运用,真正通过非遗,引领民族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让更多的人到我们苗寨侗寨来。”

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省级苗族银饰锻造技艺传承人 李正云

“原来祖辈为了生存才传承银饰手艺,现在时代改变,变成了国家珍贵的文化遗产。以前要学这门手艺才能讨到媳妇。现在我们更要热心这门手艺、热心文化,只有热心,真正从内心上去喜欢和努力,才能干得好。现在许多地方都在建非遗传习基地,但效果不太好,问题可能是没有选对人,需要反思。西江苗寨是一个让人向往的地方,是一个世界级的品牌,要积极引入非遗,尤其是国家级、省级这样的民族民间工艺大师入驻西江,这样西江的未来才永葆活力。”

国家级非遗蜡染项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杨芳

“我从小就开始学习蜡染,已经有40多年了。也曾到香港学习过。后来到中学教蜡染课程班,为了让蜡染传承下去,我回到丹寨县扬武镇成立了蜡染协会,在2004年也还没有像这样的组织,那时电视台来采访,我都不会说汉话;2009年,我开始带动我们那个乡姐妹来搞蜡染, 现在已经有400多人一起做了。这一路走来,过程很艰难,但在自己的努力下,如今的万达小镇、各种小作坊都是那时候我带动起来的。现在搞蜡染,我认为其中最大的一个问题是非遗传承人缺乏产权保护意识,希望大家对自己的产品要积极申请各种版权和专利。”

国家级苗族银饰锻造技艺传承人 杨光滨

“随着苗族银饰走向市场走向世界,在被人肯定赞美的同时,也面临着被人污名化和标签化的危险。在苗族人的生活里,银就是银,不会参杂有别的东西。改革开放以后,有些商家老板为了赚钱,拿白铜镀银替代本来的苗族银饰来卖,加上学者和记者的误读,让苗族银饰被称为低劣材料的”苗银“,但这个”苗银“不是我们这些银匠干的,希望在西江苗寨这个广大的平台,要为苗族银饰正本清源。”

贵阳正红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 杨政洪

“今天是大家齐聚西江,探讨苗族非遗和西江旅游如何再次腾飞,我们该怎么做,我觉得现在我们的非遗不仅仅是自家的关在家里面玩的问题,需要放开视野,要在基于全球产业和全球旅游视角下去思考苗族文化品牌建设和非遗的发展问题。关于贵州非遗创新与市场的结合,我有几点建议:一是注重非遗文化原点保护,筑牢非遗文化传承保护在地生境,让非遗活化,这样非遗文化才有遗传的母体和密码。二是明确非遗所有者的知识权属和物质权属,制定市场交易规则和分配机制,建立全球性的非遗产品、产权交易中心,以及非遗产品拍卖中心。三是构建产学研非遗全链条,完善生产、交易和金融服务三方协同平台。四是把控好政府、市场和非遗传承人三个主体的角色定位及工作尺度。”

贵州民族民间酿造技艺大师 张贵定

“贵州是名酒之乡,同时也是多民族文化技艺之乡,要把多彩贵州的内涵体现出来。要体现民族的风情,就要结合酒文化的底蕴,像仁怀这样的地方的酒能扬名四海,除了好山好水的资源禀赋,更重要的代代相传的民间酿造技艺,为酒乡提供了丰厚的土壤;我们传承民间酿酒技艺,在这个时代不仅要考虑市场,更要有深厚的情怀,要更加珍惜维护我们手中的技艺。西江苗寨这样的金光闪闪的招牌,酿造技艺有广阔的生存空间,一方面要根据需要,适当对原有酿酒技艺进行创造性转化,另一方面要敞开胸怀,把贵州传承了千百年且丰富多彩的酒文化传播出去。”

贵州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李天翼

“今天,我们的村寨和技艺面临着两个转型:一是民间技艺的转型,面临着从传承到传播、从物品到商品、从传统到现代的挑战。我们民间技艺师父所秉承的工匠精神世界能否与外部交换的经济世界相兼容,这是一个时代之问,但我认为民间技艺师父的文化逻辑与当下的市场逻辑是可以兼容的。二是以西江为代表的这种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经过多年发展后,已经来到了一个转型的瓶颈。在后疫情时代,人们更关注低密度,亲山水、亲田园、亲文化、亲遗产、亲当地社区居民。如果朝着这个路径走,就要要回到文化、回到遗产、回到本身,希望通过西江,为非遗大师搭建在传播、展示的平台,让西江的品牌更加光彩夺目,顺利实现发展转型。”

雷山文化旅游园区文旅局局长 兰如阳

“乡村振兴,就是振兴人,没有人的乡村振兴不叫乡村振兴。 那么,人怎么留下来?还是产业化的事情。 接下来让我们共同努力,在西江落成“非遗大师楼”的基础上,努力把西江苗寨做成大师街、大师村。非遗大师是我们这个旅游产业发展的灵魂,需要你们注入西江的血液,但是接下来要说多少钱, 那是另外一群人去想的事情,我觉得应该是这样才能达到我们的目的。把赚钱的事情还放在你们身上, 我觉得是不公平的。”

工作坊活动剪影

非遗大师报到

部分非遗大师与文化专家合影

文化考察与文化体验

吴昌菊、杨正英、吴定珍等非遗(工艺)大师在文化考察现场

步入座谈会现场

李正云、杨海芬等非遗(工艺)大师在座谈会现场

座谈主持人 、贵州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欧阳大霖

贵州民族民间勾调技艺大师张金来在座谈现场

刺绣大师吴昌菊、吴定珍在座谈现场

贵州民族银饰工艺大师穆修和在座谈现场

中共雷山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周柱榕在座谈现场

贵州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罗也在座谈现场

西江画家杨钦武(左1)雷山非遗中心主任孙云(左2)在座谈现场


晚上圆桌讨论

非遗大师在西江苗寨观景台发出“西江倡议”

西江非遗大师楼落成典礼

(图文转载自“美丽西江”公众号)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资讯

公司 个人 团队

享游享玩官方微信

旅游或者合作都可撩

  • 业务经理-企业微信

享游享玩官网电话

官方客服电话放心拨号

13007836526
~拨打了才能解决您的问题呀~